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101年僑務會議之人物專訪】菲律賓青年代表暨青商會會長謝佳蓁小姐



(左至右:郭之恬、王馨怡、謝佳蓁會長、蔣力勻)

  此次僑務會議中,海華組的同學們很榮幸有這個機會與來自菲律賓的青年代表謝佳蓁小姐進行專訪。謝佳蓁小姐不僅僅是本屆青年代表之一,其另一身分為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會長。

  謝會長出生於臺灣,但在四歲的時候就搬到了菲律賓,在首都馬尼拉長大,曾就讀於靈惠學院,為當地華僑第二代。在與同學們分享在菲律賓的生活經驗中,謝會長曾提及一個有趣的話題:我是臺灣人。小時候,因為菲律賓大環境的關係,謝會長一直都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也從不懷疑這個答案;但當他回到臺灣後,發現大家都說他是「華僑」(或有人說是菲律賓華人等);而在菲律賓,因為有從中國大陸過去的移民,所以又多了「臺僑」這個名詞。在談到這段時,謝會長一度睜大了他美麗的雙眼,用堅定中略帶質疑的口吻表示:「我是臺灣人啊!為什麼說我是『華僑』呢?他們說的『臺僑』又是什麼?」

  雖然同學們說明了這些「華僑」、「華人」、「臺僑」等名詞的出現,是為了方便在學術研究上釐清一些問題;但,筆者在此不禁提出一段反思:我們為了研究方便而用了一堆名詞去進行區分,卻在無形之中,是不是也「分」了人與人之間的情份?

  因為「華僑」、「臺僑」的話題,我們又談到當地的臺商與商會。謝會長於今年五月上任菲律賓青商會會長,又緊接著十月份獲任為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會長,同學們很好奇謝會長是否有什麼構想是希望在就任期間去推行,謝會長即表示目前,菲律賓青商會(PHILLIPINES青商會)正在籌畫「台灣節」的活動,希望可以在當地,推廣台灣的夜市文化、童玩遊戲等活動。

  事實上,謝會長會從商甚至是後來成為青商會會長,也是連他自己都很意外的事情,雖然謝會長家裡有在菲律賓開公司,父親又是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但因為上面有三位哥哥所以沒有接管公司的壓力,加上個性使然,謝會長一開始根本無意從商,在大學時主修computer science(非興趣),之後又念了服裝設計;畢業後,曾到臺灣工作,其中做過中華航空的空服員,在做了幾年空姐之後又發現這個職業不適合自己,所以他選擇了離職回菲律賓。也因為回到了菲律賓,謝會長在一次因緣際會下,看到了僑委會舉辦「台商會菁英班」的消息,其父得知也建議他可以去參加看看;由於返台參加這個研習活動的關係,認識了很多來自各地的朋友們,說到這裡,謝會長開心地說到自己很喜歡交朋友,所以在這個活動結束後,他開始注意到僑委會的一切動向與消息發布,因此之後又參加了一個「台灣小吃班」的研習活動,雖然參加的對象大多屬於媽媽級的學生,但因為謝會長熱情大方的個性,還是交了不少朋友。順便一提,謝會長在訪談的過程中,多次表示他對僑委會的感謝與肯定,今年十一月下旬僑委會將辦一個研習班,謝會長就很鼓勵她的妹妹來參加,多認識一些新朋友。或許是上天的安排吧,謝會長在瞭解了台商在菲律賓的發展困難(其中尤以中小企業為最),謝會長開始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於是他開始進入商會,這也是謝會長走上這條從商之路的起源。而談到謝會長這一路走來的過程,就得提及謝會長的父親,前面有說道謝會長的父親是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因此對於無論是創辦活動,還是組織經營管理上,都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正好今年僑務會議上,吳委員長多次提及經驗傳承的重要性,於是同學們便問道謝會長是否會請益於自己的父親?謝會長毫不猶疑地回答同學:「當然會啊!我父親常常會教我一些相關經驗,而我也會去請教他該怎麼做。」

  雖然謝會長在各方面的經驗皆不比其父之經歷豐富,但謝會長是個很有想法的人,在他的帶領之下,青商會開始走向不同於以往的面貌。前面曾說過謝會長是個對從商沒興趣的人,所以他最怕人家問他對商沒興趣為什麼還要來「商會」?謝會長即言商會裡的成員有很多也不是從商的人,「雖然我們叫做『商會』,但不代表只能是從商人士才能加入我們商會」,一如僑務會議裡那些青年代表所說的:「現在我們不僅僅要做到人脈的拓展,更要做到信息的整合,進而達到人才的整合與交流。」所以為什麼要限定跟商有關的人才可以進來呢?其實加入商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大家要懂得互相幫忙,而不是為了一個名聲加入後就無聲無息,不願為會裡出一分力!顯然,謝會長更重視的是會員們的「心」。

  對於這次僑委會特別讓他們加入僑務會議,組織青年代表團,謝會長給予極高地肯定與讚賞。「以前的印象,會覺得僑委會,對老僑和美國的華僑比較重視。現在,僑委會有開始重視海外青年僑胞,凝聚年輕的台商,給年輕人有舞台、機會參與僑務會議等活動。未來,希望這方面的資訊可以再更多一點,讓年輕的僑胞多一些機會參加。」謝會長是這麼說道。

  在談完關於謝會長現職的相關問題後,同學忍不住想回頭問問會長的中文就是在那裡學的,怎麼會說得這麼好,完全沒有口音?畢竟謝會長很小的時候就在菲律賓生活,很難不受當地語言的影響。謝會長便說到他小時候曾經在靈惠學院就讀,但那不是他學好中文的因素,謝會長每年暑假時都會回台灣念兩個月的中文再回去,所以當時他的中文是在靈惠的班級中,程度最好的一個;但中文好不代表沒有口音問題,事實上,謝會長開始注意且矯正自己的發音是到台灣工作的時候才起步。由於本組有位已經畢業的學長到靈惠學院擔任替代役華語教師,因此同學們也想知道謝會長對靈惠學院的印象如何?謝會長聽到這個問題時,不禁輕蹙了眉頭,原來是當時靈惠學院裡面都是屬於受中國傳統教育的教師,對於學生比較沒有什麼耐心,加上院長是個虔誠的基督徒,所以會「極度」喜歡學生們也能信仰基督。雖然謝會長現在是基督徒,但小時候也曾一度排斥過基督教。

  這不免令同學又一次地反思:所有的宗教都是勸人向善,教育也是要教導後代走上正途,既然出發點都一樣,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效果出現呢?難道真如某位教育家所說的「校園裡不應該談論有關種族、政治、宗教的議題」?

  最後,相當感謝謝佳蓁會長接受本組同學們的訪談,同時我們在這裡祝福青商會的一切活動順利成功。
(攝影、口訪/李湘玲、郭之恬;撰寫/蔣力勻、王馨怡)




【幕後花絮之認真負責的謝會長】
在訪談的過程中,有一小片刻是彼此閒聊的時候,而就在這時間裡,我們發現……
李:「佳蓁,你都常來台灣嗎?」
謝:「會啊。」
李:「那你大概多久回來一次呢?」
謝:「不一定耶,像上禮拜我來台灣開會,雖然過沒幾天又要來這開會,但我還是有回菲律賓一趟。」
(眾人大驚)
李:「為什麼?不是也才差幾天而已?」
謝:「因為還要回去工作啊!工作歸工作,商會歸商會,不能混在一起。」
結論:會長大人,您也太認真負責了吧?!難怪說壓力大,看來就是自我要求太高了啦!


【幕後花絮之來插花的Arthur 與害羞的會長】
在訪談的過程中,曾一度被打斷,因為某位可愛的好奇寶寶也想來插朵花,但到底有沒有成功呢……
謝:「……我很高興這次僑委會……
(某人正從外圍悄悄走近)
謝:「所以……?!」(不對勁,轉頭)
(某人被發現後,仍非常從容地拉了一張椅子過來)
謝:「你走開──,」會長用手繞著周圍,大大地畫了一個圈,「你不要坐這裡,去做那裡。」(同學們遠望某處)
A:「好好好,我不說不聽。」(坐下)
謝:「你走開。」
A:「沒有,我問他一些事。」(立馬轉頭)「你們是……?」(會長只好繼續接受訪談)
蔣:「我們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華系的研究生。」
OS: 你剛剛在樓上不是問過了嗎?
A:「那你們是在……?
蔣:「我們在與佳蓁訪談,這會PO在我們的部落格。」
A:「你知道佳蓁是青商會的會長,他認識很多人,他所有人都認識,他的朋友很多。」
(驕傲地一笑)
蔣:「……是喔。」(不解)
(會長馬上驚覺有狀況)
謝:「你在說什麼?」
A:「我說你朋友很多,你所有人都認識。」
謝:「……哪有! 你走開啦! 不要在這裡。」
A:「好吧。」(帶著滿意的笑容離去)
(謝天謝地!Arthur小朋友,你們家的會長大人都快要臉紅了啦!)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僑生就學】返臺升學多元管道啟動,2012年增設「個人申請」


為擴大吸引僑生來臺升學,教育部已鬆綁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相關規定,使僑生除了可選擇參加海外聯合招生方式入學外,亦可自行向單獨招收僑生入學學校申請來臺就學。同時,為了讓既有的海外聯合招生方式招收到更多適才適性的僑生,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自 101學年度( 101年秋季入學)起,學士班除了現行「聯合分發」招生方式外,另外增設了「個人申請」入學管道,讓僑生「一次報名、多元選擇」,提高其進入心目中理想學校及科系的機會,進而增加其來臺就學意願。

大學招收僑生適才適性適所

101 學年度海外聯合招生管道新增設的「個人申請」新制,主要是考量到招生學系的特性有所不同,由招生校系自行決定其在各僑生招生管道間的招生名額,而不以海外僑生之學科成績或測驗表現為唯一標準。例如,以音樂、美術、體育或設計等著重申請學生藝能專業或創意能力展現的學系,可藉由個人申請管道,從學生繳交的作品集或特殊專長證明獎項等,讓學系更能充分瞭解申請學生的未來潛力,提供更適性學習的機會外,亦讓學生透過合適的管道申請到心目中的理想科系。 101學年度合計有 62所大學校院提供「個人申請」共 414系組 1,584個名額。

個人申請管道可突顯各校辦學特色

個人申請採不分類組招生,截至 100年 12月 31日止,經統計共有 1,045人提出申請,並遞交 2,788件書面備審資料供各校系審查,尤其設計、建築、藝術類科學系最受僑生青睞。至於選填最為熱門的學校有義守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等校,就申請地區來看,以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地區學生報名人數最為踴躍。個人申請管道之錄取結果預訂於今( 101)年 3月 31日公告於海外聯招會網頁(網址: http://www.overseas.ncnu.edu.tw)。

僑生招生多元管道多重保障

參加海外聯合招生個人申請管道的僑生,如果未獲錄取,將自動進入聯合分發管道,完全無損僑生原有的權益。至於不參加海外聯合招生管道 (包括個人申請、聯合分發方式 )的僑生,亦可向有辦理單獨招生的大學校院申請入學,僑生如經審查通過並達到學校的錄取標準,即可獲發入學許可。因此,透過僑生招生多元管道的全面實施,不僅使僑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性向、專長及各項成績表現,選擇最有利的入學管道,進入自己心儀的校系就讀,也將有助於提高僑生的報到率,減少過去因聯合分發錄取科系未盡理想而未到校報到註冊之情形;同時,大學校院亦可積極對外宣傳學校特色,透過合宜的篩選機制,爭取到更多、更優秀的僑生入學。 (資料來源:教育部僑教會2012.03.03)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寒假北美行】台師大華研所師生 訪洛僑及橙僑中心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代表團參觀洛杉磯僑教中心合影(美國世界日報提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育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王秀惠組長率師生一行,日前赴南加州,並先參訪洛杉磯僑教中心,由中心主任梁崇禮接待。

王組長表示,華語文在南加推廣得非常好,尤其對中文學校的學生家長投入和努力表示欽佩。通過這次的參觀,能讓所內學生見證華語文在海外的推廣及當地中文學校組織的影響力,有助未來研究課題及交換學生、實習等交流。

師生一行另日在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葉敏芬會長陪同下,參訪橙縣僑教中心,並與中心主任高家富,就海外僑務工作現況、僑教暨華語文教學推廣等事務交流意見。
資料來源:宏觀即時新聞http://www.macroview.com.tw/mag/macroview/article_story.jsp?ART_ID=136322


【教學實務分享會】如何設計少兒華語的一堂課


時間:2012.4.11 星期三 中午12:00~13:00
地點:臺師大華研所1002教室
講者:蔡昀曄 YunYe Cai(現任臺北歐洲學校英國小學部教師)
報名網址:http://goo.gl/NG8Lp

【寒假北美行】華文教育參訪團灣區交流


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教授王秀惠及副教授楊聰榮帶領,師生一行10人於2012年2月11日訪問金山灣區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並與僑務委員葉雲河、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汪昌泰和副會長王進德、前中校聯合會會長寇惠風、柏拉阿圖中文學校、思源中文學校、博愛中文學校及凱風中文學校等僑校代表進行座談。

雙方就灣區僑教現況、遭遇瓶頸、未來發展、師資培訓、數位教材等議題,充分溝通交換意見。王秀惠教授表示,師大現在為國內的頂尖大學之一,該校華語文研究所帶團至美西參訪,此行13天除了參觀多所主流高中與中文學校外,並安排拜訪UCLA(洛杉磯加州大學)、UC Irvine(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及UC Berkeley(加州柏克萊大學),了解東亞語文研究系所及中文教育學分班,也希望建立交流管道,讓學生有機會來實習。

王秀惠表示,從洛杉磯一路上來,在華人、主流社會人士、大學師生等身上,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對華文教學投入的心力。

資料與圖片來源: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金山灣區華僑文教服務中心臺灣師範大學華文教育參訪團灣區交流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寒假北美行】台師大華研所僑教與海華組師生參觀洛杉磯臺灣書院

YouTube連結師大華語所師生參觀洛杉磯臺灣書院


(2012-02-29)
洛僑中心主任梁崇禮與副主任丘昌生帶著國立師範大學華語文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的學生們參觀臺灣書院,走過展示長廊,有著各式各樣台灣早期先民使用的各種器皿以及藝術品,都讓大家驚嘆不已。

尤其是民俗文物室裡許多的戲服以及古裝是用來外借給其他社團作為推廣中華文化之用,訪問團的團員們也紛紛拿起相機記錄臺灣書院在海外的多項功能。

我們臺灣書院在海外會有更多的資源、更多的幫助幫他們推延出去,也同時達到一個窗口跟銜接的目的,所以我們很高興師大來訪,我們也希望將來會有更多的大學,台灣的大學利用我們這個窗口,利用我們這一個平台把文化、正體字傳播到海外、到美國。

程東海顧問也為大家簡報並且播放有關臺灣書院成立的影片,尤其是閱覽室裡面許多豐富典藏,平時也開放借閱,嘉惠僑胞實際的參與,尤其是透過一些活動,然後還有一些節慶的表演,可以實際參與這個我們的文化的一些呈現方式,然後還有一些教科書教材的部分其實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去關注、探討的問題,學生們也參觀由僑委會提供的華語課本,並且從中了解僑教工作的辛勞。最後,大家合影留念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參訪行程,未來能更勝任華文教育的傳承工作。(台灣宏觀電視 張瓊文美國洛杉磯 採訪報導)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美國(舊金山)僑領】葉雲河





在仁愛路上離福華大飯店不遠之處,有一間永和豆漿(營業時間僅到晚上十一點),葉委員和他的朋友們(一樣是美國僑領,有夏玉珠小姐及另外一位小姐、一位先生,但未知其姓名)一同坐在這兒喝豆漿、吃油條,回味那令人懷念的「臺灣味」。海華組的特派小記者也非常難得與他們共桌,一同採訪委員們在美國舊金山的一些狀況。

這次僑務委員會議中亦曾多次提及各地僑社結構老化的問題,但令人意外的是在美國舊金山這裡也同樣存在這類問題,一定有很多人會想問:舊金山不是華人比例前三高的地區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呢

原因在於年輕人不願參與這種僑社活動,更仔細地說,其可分為三個因素:一是僑社(團)是屬於志工性質的活動組織,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經營,但年輕人會希望這階段可以先打拚事業或學業,不願也無法花太多時間在僑社活動中;二是教育背景之不同,受到美國教育的這些年輕華人華僑多已融入當地社會,形成了自己一個完整的交際圈、生活圈,因此僑社的存在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與當地社會具有隔閡」的圈子,在這裡沒有他們的朋友就沒有拉力;三是世代的差距造成了推力,因為年輕朋友認為僑社裡面的人都是長輩,很難有共同的話題,這也就造成了他們對於僑社內所舉辦的活動興致缺缺,更不用說要進入僑社做事了。

那麼究竟該如何改善這樣的現況呢?

葉委員和夏委員都表示應該要由孩子的父母親帶著孩子們進來僑社,一同參與僑社所舉辦的活動,以瞭解僑社的建社宗旨與運作情形。家長真地是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正因為孩子們已經融入了當地社會,加上有不瞭解僑社、沒有與僑社有關的朋友,所以需要由家長們擔任導師兼朋友的角色來引導孩子們瞭解並參與僑社,同時也能讓孩子們知道「參與僑社」這件事是拓展交友圈、增進自己的見聞,並不會造成自己與原來的交友圈疏遠,反而是一種「1+1>2」的雙贏局面

那麼,忍不住想問:在孩子們都已融入當地的狀況下,會不會希望孩子們仍能同為華人的異性互結連理呢?又會不會為此安排一些活動來增加這方面的成功率呢?委員們則表示,雖心中總有期盼自己的孩子可以跟同樣是華人的孩子結婚,但是關於感情的事,旁人也很難插手,所以期望歸期望,最終仍會尊重孩子們的決定;同時,委員們也提到,在美國有一些較鄉下的地區,那裡的華人可能會很少,所以要他們與同為華人的人結婚也是很難的,像舊金山的華人算是很多了,也都還是會有這樣的情形。

(更正)這次僑務委員會議上,葉委員一共提出十六個提案,其於討論會場上的提議說明更是全數採納,這可說是可喜可賀的一件大事;但另一方面,仍有其他委員們提出來的案子未能通過,甚至有部分提案與去年的內容大同小異,今年仍「有待商榷」,事實上並非這些提案內容不好,而是主要原因在於僑委會的經費短缺,心有餘而力不足!

是以,不禁想問:這樣的僑務委員會議對於僑領們的意義何在?在訪問葉委員之前,特派小記者已與另一位來自美國的莊委員談過這類的問題,莊委員指出這樣的會議效率並不夠,兩年的比較幾乎是一模一樣,並沒有提出一套很好解決方法或結論,總歸來說還是經費不足的問題,所以莊委員認為如果僑務會議無法提高執行力,那就會失去其原本設置之意義;然而,葉委員的看法就不大一樣。

葉委員認為僑務會議最大的功能性是在於它提供了一個場合讓各地的僑領有彼此互相交流的機會,簡言之就是具有交際功能;其次就在於它也提供一個讓大家發言的機會,雖然每年提案都看似大同小異,那為何又要一提再提呢?

其實這個事實大家都知道,而會如此不斷重述的原因在於「說了才有機會,如果沒通過就算了;但如果你不說,就永遠都沒有機會」!這句話說得相當好,雖然大家都知道僑委會經費短缺,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結果,但這不代表永遠都是如此,今年沒通過不代表明年就不會通過,有時提案的目的不只是希望通過或不通過那樣簡單,其另一個目的在於可藉由提案審理的過程,知道僑委會現在做了什麼事情或是有什麼其他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僑務會議過程安排的專題研討也是相當重要的部分,「我們可以透過這些專題研討去了解政府現在的施政報告、施政方針等資訊,因為我們都在海外,有的時候並不清楚政府做了什麼事情」,所以葉委員認為「專題研討」有其安排之必要性。只是很遺憾這次的僑務會議在時間的安排上不夠理想,有些倉促、匆忙,如果可以,會希望未來僑務會議能有較為充裕的時間!

非常感謝葉委員願意接受同學的訪問,更要感謝葉委員提供兩張晚會的入場券給同學,但很遺憾地是只有特派小記者有幸參與這樣的活動,其他同學因為不巧身有雜務而無法前往。在此,除了要感謝葉委員的幫忙外,也要感謝夏玉珠女士的協助(還有豆漿與半根油條^^),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再與委員們聊聊天。 (99級蔣力勻訪談報導)

【幕後小花絮】
不只是在訪問法國僑領有幕後花絮,其實在訪問葉委員的時候,那個爆點更是......(哼哼,看了你們就會知道啦,請繼續接著看吧)

爆點一:
在拿到第一張票後,因為葉委員(下列簡稱「葉」)想到特派小記者(下列簡稱「特」)可能還會有其他同學想要來,所以又在接駁車上幫特派小記者拿到了第二張票,於是......
(第一通電話)
特:「......」(無人接聽)
(第二通電話)
電話:「目前該用戶關機中,請您......。」
特:「......」
(第三通電話)
特:「S,我是蔣力勻啦!你今天晚上有沒有空?」
S:「你有什麼事?」
特:「我這裡有一張參加僑委會辦的『歡慶一百』晚會的入場券,你要不要來?機會難得喔!」
S:「這樣喔,可是我不方便耶,你去就好了,玩得開心一點喔!」
(第四通電話)
電話:「該用戶無法接聽電話,請在『嗶』聲後......」
特:「......」
(第N通電話後,特終於放棄了,因為已經到了)
(國父紀念館)
葉:「你有找到你同學要來嗎?」
特:「沒有耶。」(羞)
葉:「你要不要再打打看?」
特:「他們沒有人接耶。」
葉:「你的朋友這麼少啊?!呵呵呵。」(面帶微笑地往會場走)
特:「......」(嗚~葉大人,小的不是朋友少,而是天時地利「人不和」罷了T.T)

爆點二:
當特派小記者與葉委員喝完豆漿要回飯店時,因為沒有雨傘,所以兩人在雨中奔跑回去;到了飯店,特派小記者也準備要坐計程車回家時才想起還沒跟葉委員照相,所以......
特:「葉委員,不好意思,我可以跟您照張相嗎?剛剛好像忘記照了。」
葉:「好啊,你要在哪裡拍?」(轉頭看看四周)
(光線昏暗的騎樓,加上風一陣又雨一陣,這場景還真是......= =”)
特:「那就這裡好了。」(隨意指了某個地方)(故作開朗呀我,內心惶惶不安中)
葉:「好,那要怎麼拍?」(再度轉頭看看四周)
(在這四下無人、月黑風高的夜晚裡......)
特:「沒關係,我想我的手夠長,就這樣拍吧!」
葉委員非常淡定地露出完美的微笑與專業的角度站在特派小記者的旁邊,而特派小記者也以最快速的時間捕捉那瞬間的永恆。就這樣,在這四下無人、月黑風高的夜晚裡,在光線昏暗的騎樓和風一陣又雨一陣的場景中,我們完成了......「自拍」!!!
(我不得不說我還真不知是哪根神經不對,居然敢跟委員自拍,還好葉委員風度超好,配合度極高,這才有幸與委員拍下這張照片^^!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我一身狼狽而葉委員還是相當「清爽」呢?哼哼,這就叫「專業」!下次同學們去美國行若有碰到葉委員,可以請教一下喔!^+++++^)
(在這裡也不得不稱讚葉委員這樣照片,拍得還真帥!沒想到葉委員超適合玩自拍耶!)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美國(西雅圖)僑領 】朗德渝委員





醉人的咖啡香氣,憂鬱的綿綿細雨…
西雅圖 (Seattle),這麼美國西北部最大的城市,總給人一種如夢般的遐想與浪漫,但抽離了電影的綺麗,現實中,你可知道在這大城市之內,華人生活的情景是如何?又在地的華文教育正面臨什麼樣的轉變與需求呢?本次有幸,藉由僑務會議之便,能貼身採訪到西雅圖代表郎德渝委員,請他為我們談談現今華文教育和數位教學的渴求與期望。

西雅圖普吉特海灣都市區約有370萬人口,其中73%是白人,而亞洲人口僅為14%左右,因此相對而論,在各地城市因華人群聚所有的「唐人街」,在西雅圖卻有了一個不一樣的名稱;因日本人、越南人、菲律賓人和其他亞洲移民相繼在此聚集謀生,因而更名為「國際區」。每年的中國新年期間,會在當地華埠舉辦相關的慶典活動邀請大家共襄盛舉一番,只是隨著人數的減少,華文教育的推行上,亦多受影響。

在本次的訪談中,朗委員便和小編談及現今在西雅圖地區華文數位教學的使用頻率與現況,目前最需要考量,也是計畫較難實施的部分是,線上教學所使用的軟體內容固然豐富,但是在授課帳號的使用上卻欠缺一定的規範。究竟應該區分為對師資上的培訓、對學生的加強化;亦或是直接開放給學生做線上的練習?且因著線上的便捷,教師在教學程度上就顯得更難掌握與理解。當然,不能否定的是,在教材內容的層面而論,其豐富和活潑性,絕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提升興趣,但是如何進一步的延續和養成,卻仍有賴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帶領。

同時,在師資的培育上,不單只限於網路教學,在西雅圖的實體學校課程中,教師的培育與訓練,絕對是值得關注的議題之一。目前當地的中文教師有很大部分,是來自義工家長,其非受過專業的華文教學訓練,也未能有更佳的在地培訓機會,因故在教學上較難以掌握,對學生而論,也較無法產生學習動力與興趣。

朗委員更提到,其實在多年前,西雅圖即開啟了華文教學課程的先例,期望透過相關的教學,提升華文的優勢性與中華文化的保存。可惜之後面臨經濟不景氣之影響,連帶在教育發展上也有所停滯,當局政府甚至考慮裁撤掉相關的華文單位,當時便是由他和夫人極力推動,透過在地婦女會、相關教育職業協會的幫助下,方得以延續,並努力保留發展。

今日,如同多所海外僑校所面臨之問題一樣,西雅圖的中文學校在經費的來源和教學性質上,仍為一大經營考驗。綜然僑委會能提供相關的教材與書籍,但是在學校其他行政營運、硬體設備的補充上,仍需仰賴在地華僑、華埠、公會等資助,而僅於周末進行課程的華文學校,也似乎多傾向於「託兒」性質,未能真正在教育上提供最大的助益,學生的學習心態養成也是左右的關鍵因素。除卻數位、電子化的新式教學發展渴求,西雅圖的中文學校,仍在努力的持續堅守教學的宗旨並推廣中華文化以其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與遠見!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100級新生】清水龍哉


我叫做清水龍哉,來自日本的外籍生.我能夠加入海華組的行列感到光榮,非常感謝給予這次機會.我家鄉在日本國神奈川縣橫濱市,橫濱市個港口城市,最有名的觀光地是唐街,叫做橫濱中華街,擁有東亞唐街之中最大的規模.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我自然被中華文化的吸引力誘引了.

愛好:狗(「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泡溫泉,享受中華飲食文化(我堅信它是個人世最偉大的文化),還有很多,但是在這裡沒辦法表明其它的.

長處:溫柔,耐性
短處:比較容易厭煩(但是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一直堅持:台灣,中文等等),隨性,跟貓非友善(不知為什麼,但自己覺得跟我的生肖有關係)

想強調的事:到現在為止跟任何人見面時最被提到的是看起來很睏的我的表情.我曾經被問過幾百次.因為我擔心大家誤會我沒有熱情和朝氣所以請讓我先解釋一下.我有時真想睡覺,可是90%不是.它的原因是在面孔的構造而不反映我的精神狀態.其實我每天精力充沛,嗯,說得過分嗎?

不管怎麼說為了把握這次的機會,我想拼命地趕得上大家,專心致力於研究.請今後也一如以往請多多指教!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100級新生 】麥皓婷


大家好,我是100級新生,因為太愛哭而被爸媽取名叫麥皓~婷。跟好多學長姊一樣,都在社會大學裡歷鍊了一段時間後,才又重溫學生夢。過去當過陪孩子跑跑跳跳的小學老師、田野調查全台灣跑透透的國科會研究助理、整天與外國人為伍的華語中心老師,這些看起來拉哩拉匝的經歷,每一段都是我人生中寶貴的經驗,一點一滴成就現在的我。

所以,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能當個適任的華語老師,而開啟了另一段人生的旅途。選擇在這個尷尬的年紀再重回校園裡進修,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是我相信未來的這一段一定會是人生另一個精采的片段。

我是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海外華人這個領域的呢?這就要從僑委會每年都會舉辦的「海外華裔青年暑期研習營」說起。每年僑委會都會提供一大筆經費讓海外的華裔子女回到台灣來體驗台灣的生活、台灣的在地文化,當然也不外乎加入了幾天的華語課程。擔任這些華裔子弟的華語教師期間,發現他們對於說華語、學華語的動機和興趣有很大的差異。有的想要了解更多,有的卻連學都不想學,而後者佔了很大的比例。這令我感到遺憾與困惑,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情況?既然是這樣,僑委會又為何每年仍要花這麼多錢來舉辦這個活動?身為華語老師的我,可以為這樣的情形做些什麼努力?

於是,為了探究這麼多的為什麼,我來到了華語教學所海華組這個大家庭來,希望能在這裡與志同道合的老師、學長姐們、同學們一起來找尋答案。未來的日子也請大家多多指教、提攜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