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97級】語言教學仍需充實自己的盈瑩

  在本組裏面已具有教學經驗者不少,第二屆的盈瑩也是其中一位,未就讀本組之前就已經有教授外國人華語的四年經驗,所以更能掌握在研究所期間應該要學習什麼。本身是法文系畢業,一些機會讓她擔任過法語小學的老師,也進入到國內大學的語言中心擔任華文教師,走向語言教師的方向就不知不覺中形成。
  擔任華語教師不久深感需要再充實知識,畢竟一位華語老師不能只教授語言而已,還有更多東西可以深入及發揮。印象很深的是一位教過的華裔學生跟她說的一段經歷,這位學生回到台灣來學習中文,在計程車上跟司機聊天,他告訴司機他是美國人,司機不相信,認為明明就是中國人長相,只是腔調略有不同而已,就不斷猜測他是韓國人或日本人,這位學生對「認同」產生很大困惑,我到底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直到學了「華僑」這名詞,這位學生非常高興的告訴了她:「我可以告訴別人我是華僑。」
  進到本組之後,僑務政策與外交的上課內容首先就談到「僑」的概念,進而談到國籍法,國籍法對認同有很深的影響,更啟發研究的興趣;接下來在其它課程中,都接觸到很多的海外華人各種議題,在一些老師引導思考之下,巔覆以往普世認為的一些看法,很多歷史或事件在其背後可能還有更多值得探究之處,也未必就像從小被灌輸的一些說法,或許這就是研究所要訓練獨立思考的開端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