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

【獨家報導】僑生政策的前瞻~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淑貞

僑生招生與輔導工作將有突破性作為

DSCF1333 DSCF1330

  教育部將取消僑生現行須離開台灣連續2年以上,才能以申請方式進入國內研究所就讀的限制,使僑生在國內大學畢業當年即可以申請方式就讀研究所。對於各大專院校招收僑生的名額也將納入評鑑項目之一,教育部在民國98年將實施多項新措施,給予僑生更多幫助。

  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淑貞十一月十四日在華僑就國總會全體理事會議中,明確表達教育部長已肯定僑民教育委員會提出的多項措施,明年度可正式實施,對於僑生來台就學給予更多幫忙。

  林淑貞主任委員指出,具體改進僑生招收與輔導措施有:

(一)教育部將讓各大專院校已外加名額方式,讓僑生在國內大學畢業當年即可以申請方式就讀研究所。

(二)補助大學院校設置研究所優秀僑生獎學金;對於研究所招收僑生達一定標準時,教育部會提供給就讀研究所的僑生一定名額獎學金,獎學金是每月一萬元。

(三)放寬續領海外優秀華裔學生回國就讀大學院校獎學金的資格:修改為大二以上的僑生上一學年平均85分以上即可領12萬元獎學金。過去幾年,每年領取者約34位左右,今年已提升至55人。

(四)改進清寒助學金核發方式,落實審核機制:每年發放金額約1億2000萬元至1億3000萬元,以往是3000名公費生可一次領四年,將改為70%名額給予越南等特殊地區僑生,其它屬一般地區僑生30%名額。

(五)補助學校在學期間及寒暑假為僑生辦理學業輔導所需的經費:對於在平常的課業輔導將給予全額經費補助,至於寒暑假的課業輔導在扣除學分費之後,給予全額補助。

(六)提高僑生輔導工作經費的補助:除依人數給予補助經費之外,對於年度計劃外的活動也將依動態或靜態活動,提供1000至5000元的經費補助,鼓勵更多優質且多元化的活動。

(七)恢復僑生輔導工作績優學校及人員的甄選與表揚:這項過去曾經停辦的活動將恢復辦理。

  林淑貞主委表示,各大學院校為推動國際化,加強招收外國學生,對僑生招生所帶來的衝擊,在新訂完成的「98至101年教育施政藍圖」中,已將「鼓勵國際交流,擴大招收境外學生(含僑生、港澳生及外國學生)」明白揭示為未來四年教育部的施政重點及推動策略。高教司未來進行評估時,也會合併外籍生與僑生招生名額的計算,作為該校國際化指標及私校補助的評鑑項目之一。

  林主委表示,過去每年約有4000多名僑生申請來臺就讀,去年達到5000人以上,今年更突破6000人,所以有提案要求再增加招收僑生名額,不過真正來臺就讀者沒那麼多,可能是因為不少僑生是針對特定科系申請,以致於進入這類科系就讀困難,倒不是僑生完全沒有科系可申請來臺就讀。

  自1951年至2006年6月底止,僑生來臺升學人數已超過16萬8千多人次,大學畢業僑生亦有9萬7千餘人,遍佈五大洲近70個國家地區。教育部民國89至94學年度的統計數字顯示,臺灣每年在學僑生維持在11000人以上,95學年度突破12000人,96學年度達12556人。僑務委員會96學年度統計,僑生以來自亞洲地區11122人最多,比例佔92%,美洲755人佔6%,非洲人126人佔1%;亞洲各國以馬來西亞僑生的3333人佔30%最多,其次是澳門2765人佔25%,緬甸1674人佔15%,香港、印尼各約1000人。

  林主委以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合總會的分析意見,說明僑生選擇來臺升學的原因:完整成熟的大學教育、彈性優越的多元學制、相對廉宜的升學費用、充實開放的校園生活、特殊便捷的僑教政策、悠久多元的文化環境、申請手續便利、一站式的作業流程。(葉育婷、廖賢龍現場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