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瑞平先生雖然剛卸下美國大華府中文學校聯誼會前任總幹事職務,仍然繼續為美國中文教育發展而奔波,目前正積極促成美國中文學校整合工作之外,也積級推動STAR TALK(星談計劃)讓更多在美國服務中文學校的老師能進入美國主流學校。
盧瑞平先生本身雖在美國能源部工作,但一直熱心於美國中文學校的發展,本身負責過中文學校9年的財務工作,也擔任過4年的中文學校校長,還在2005~2006擔任過美東中文學校協會會長,所以在中文學校經營方面深具經驗。
目前美國中文學校面臨最大問題是學生人數減少,主要是台灣有很多留學生在1960~1980年赴美,隨著畢業而留在美國並進入職場,迄今的第二代都陸續長大,也開始進入大學就讀後,中文學校人數自然減少。根據盧瑞平先生估算,以四個月為一學期,一學期收費180美元計算,一間中文學需要120~150位學生,才能支付教師薪金及租借教室費用,即使美東地區中文學校老師薪資不如美西地區高,一位老師每小時薪金約17~18美元,目前中文學校還是需要進行整合,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面對目前美國AP中文的開始發展,美國一群熱心中文教育發展的人士也開始協助在美國的中文學校教師們進入美國主流學校,他們向美國政府的STAR TALK計劃提出申請,透過這計劃培訓有志從事中文教育或現職中文學校的教師,讓他們可以先習得部份學分課程,然後再去考取教師證,便有機會進入美國主流學校,每年暑假安排非華裔學生讓這些老師試教。目前台灣教育部也提供獎助學金讓台灣的學生可以申請前往美國,擔任星談計劃培訓老師們在實習試教時的助教,也可從旁觀摩如何在美國教中文。
事實上,美國中文教育在各種Program都有所發展,必如說一些中文學校專門經營領養中國兒童的教學,每年由中國送往美國接受領養的小孩達到上萬人,幾乎都是女童,美國父母也深愛這些小孩,並且希望她們還能認識自己來自國家的文化,盧瑞平先生就看過一位母親開車1.5小時,只為帶小孩來上中文課2小時,然後再開車1.5小時回去,部份中文學校即針對這種族群開設中文課程。中文教學在美國在商業發展也很有市場,一位猶太裔人在學會中文後,在社區學校開辦中文商業課程,剛開始才一班學生,不久即增加到五班,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是猶太裔,所以中文教學在美國是遍及在各領域。
盧瑞平先生鼓勵有心前往海外教中文者,除了教學技巧之外,也應該多學習中國文化的技藝,民族舞蹈、手工藝及民俗體育等都可以引發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中文教學自然大有助益。(趙玉雯、葉育婷、廖賢龍聯合訪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