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97級】來自慈濟慈眉善目的孝慈

  慈眉善目的孝慈從花蓮來到林口校區勉強感到舒適,如果要到市區的校本部上課,恐怕很快就「破病」返家了,不知是否為常住花蓮的「後遺症」。第二屆的孝慈畢業於世新大學的傳播管理學系,所以也浪跡過電台DJ、記者、活動企劃等職務,到了大愛電視台節目部兩年從執行製作、企劃到剪接也經歷兩年時間,此外,轉戰慈濟大學華語中心一待又是四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目前是以留職停薪方式在本組深造。
  常年服務慈濟大學華語中心的行政工作之外,有時也要去充當華語教師帶著海外回國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們一起High,可是一點難不倒她,因為她本身就很容易與人親近。不過,多年接觸海外華人或是外籍人士來華學華語的經歷,她強烈感受到一股可以更讓這些人學華語更好的使命感,於是來這報到了。
  孝慈發現,海外很多慈濟人想把子弟送回台灣唸書,尤其在醫學或傳播領域,但在國外住久了,回台灣唸大學存在語文障礙,很多中文是零起點的華裔子弟一看要回台灣唸大學前,中文不知要唸到何年才行,於是產生怯步。如果能讓這些學生在學習中文時,也可以開始修習一些大學部的學分課程,可以減少在台灣的學習年限。有些僑生分發到大學之後,中文其實還是需要輔導練習,不然往往是靠考試作弊才能過關的情形,實在是對學生及學校都不好的一件事。這些都是需要再設計一套辦法幫助這些同時要學中文,又想很快進入大學部的學生。
  慈濟大學華語中心是先進行中文測試後分班,一天要上中文課二至三小時,不同於別的學校作法,慈濟包括華語遊學營都特別加入人文課程,除教授華語及中華文化如書法、國畫之外,還根據學員的華語程度安排學員當志工,從原住民部落的英文小老師、環保志工到醫院的關懷志工等,往往大家在結業的心得是當志工的收獲;慈濟華語中心也從很多利用該國長假來台學中文的學子身上,看到他們去醫院當過志工後在行為上的改變,更有許多學生家長感受到孩子返家後的改變,深受感動之餘會向慈濟華語中心的工作人員道謝,甚至還有學員連續兩年都報名參加華語人文遊學營。
  目前慈濟大學華語中心每季約有20至50位不等的學生來學中文,由於地理位置關係,除了一些住在東部的學生外,有些是專門從國外回來學中文者。師資培訓班則是一年三次,每年暑假在台北開一班往往很早就爆滿,另外兩次師訓班為照顧東部居民,所以是利用每週末上課,以三個月為一期進行。至於遊學營則是在國外相當知名,最大特色是遊學營來台時,都還會有當地國的慈濟志工陪同前來擔任隊輔爸爸媽媽,除協助各國語言的翻譯外,還成為學員與中心間的溝通橋梁,回國後更能持續關心學員,鼓勵學員繼續學華語及當志工。
孝慈希望在研究所期間,能夠找到幫助僑生及外籍生在台學習中文所遇到的困難,即使是已有充份經歷,但這路才剛開始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