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玩子老師的網站這張照片http://blog.huayuworld.org/garykan/8446/2008/11/24/20032,真不知該如何說他才是!如果你不懂,或許你年輕,或許未去國多年,或許沒參加過這訓練班。那就試著再回到那惡夢去一趟吧…
僑教老師是什麼?當台灣很多人參加華語師資培訓班或報考應用華語系,首要目標應該是針對去海外教華文居多吧!我不認為有那麼多人想去當僑教老師。
僑委會10年來舉辦網路種子師資班,每年以三期培訓來自海外的華文老師,期許參加訓練的老師們能以數位教學技巧帶進華文教學中,14天從早到晚的課程,每天從上午9點到下午5點,包吃包住,結訓前要交出幾項訓練的成果,然後就是祝福大家重返工作崗位繼續為僑教努力。近年來,開始有較大的調整,首先是課程增多了,以前是學學PowerPoint、Word、以模組方式架架網站,近年加入Blog或Moodle等教學課程;更大改變是培訓後的師資要真正變為「種子教師」,回到各僑居地參加當地文教中心或一些區域性華文教師聯誼會的電腦教學課程,成為助教或教師去傳授給其它無暇或未報名成功的其它老師們。
通常一班40人左右的學員,可能頭髮花白者已過半,更多的是較少接觸過電腦的中年媽媽們,從這就可窺見僑教師資的窘境。第一天開訓時,大夥是妳一言、我一語,暢談各僑居國當地情況,等吃晚飯後更是一起沈浸在以前住過台灣的回憶。
情勢的劇變往往在第二天發生了,工作人員開始把大家分組,結訓前要交的成果作業規定一一說明,然後開始照表操課的訓練,這時候即使是任教二十多年的華文老師也開始慌了,滿腹的教學經驗及學識要如何以數位科技來呈現?這些數位科技的工具又要如何運用?很快地,教室中的氣氛開始凝結,一股沈重的氣氛迷漫整間課室,大聲喧譁聲音不復聽見,取代的往往是尖叫聲「完了!我沒存檔耶!」、「我的檔案在那裏啊~~」;就連晚上應該在餐廳好好大啖不知夢過幾回的小吃美食也無暇滿足口舌之慾,只見幾位挨不住餓的學員還來隨便扒幾口就匆匆返回電腦學習中心,更多學員是下課後把椅子黏上膠水而坐定不動,為的就是趕著把作業設計出來。
近年來的承辦單位未換,所以學員在晚飯後就轉往該棟大樓地下五樓的電腦學習中心,這時才知時間不等人,一下子就到晚上十一點要關門的時候,回到飯店才驚覺失策!原本為了要裝滿土產小吃材料帶回僑居地的行李袋,刻意減輕行李重量而沒帶筆記型電腦回國。這下完了!同學們都繼續拿出筆電繼續作戰,沒筆電的人也就只能無奈地昏睡過去,說真的,三十歲以上還要從早到晚上滿沒接觸過的課程,還要思考如何設計數位教案,一天下來,眼皮根本不用神經控制就自動闔上了。
往往沒人記住第一週是怎麼過去的,第二週課室、餐廳、飯店內的氣氛更為窒息,用現在領域的行話試著形容,就像論文要發表了,論文內容還兜不攏的焦慮模樣。玩子老師往往一句有緣就學會的安慰話,看似客氣卻大大紓解大多數學員的情緒。
世界末日是有來到的一天!在最後時刻該交的作業還是得上傳出去,猛然也發現無暇跟同學們好好聊聊去國多年回鄉的美好時光,一結訓就見幾位學員拖著兩大行李箱直奔機場,幾位是揹著行李去趕車子南下返家,要趕快珍惜那一、二十年未曾再與家人親友相聚的時刻。
僑教老師總是有累的時候,當依靠在母親肩上尋求呵護,顯得是那麼疲累的時候,根本沒意識到這次的歸國往返,不正也是像母親那樣打直著身子讓那群在異國努力學習中文的孩子們一樣,竭盡己力去呵護他們的中文。這就是僑教老師面相之一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