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加拿大華裔族裔語言研究】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李端端



  來自加拿大溫哥華哥倫比亞大學的李端端教授,除了身為中文項目的負責人之外,還有多達2300位選修華語文的學生,都使得她對華裔學生學習華語文的動機、想法及教材編寫等多方面有更深入研究,也使得大家對華裔學生在華語文學習方面有更多瞭解。
  李端端教授在北美已十餘年的教學經驗,讓她對學生學習華語文有很豐富經驗,由美國東岸轉到加拿大西岸後,溫哥華的地理位置更讓她接觸到來自各地的華裔學生,因此由她所做出來的華裔學生的族裔語言(Heritage Language)研究更為深入。
  經由李端端教授表示,加拿大是很重視多元化民族的國家,從小學到高中都有雙語教學課程,但到了大學反而不重視學生在多元文化語言的學習,有些大學認為學生學習某些族裔語言是為了學分容易拿到,反而限制學生不能選修族裔語言,就像是華裔學生在大學不能選修華語文課程;但經由李端端教授深入研究,提供政策決策者參考,放寬對大學生選修族裔語言的限制。
  李端端教授的研究指出,華裔學生或許剛開始在大學選修華語文課程,是看到中國經濟崛起,認為選修華語文對其往後工作有幫助而做決定,這可以說是一種工具型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但畢業後在社會上工作,即使完全沒用到華語文,但多數調查受訪學生認為,在大學選修華語文對其一生有很大的影響,似乎是更加知道自己從何而來,當年學習反而是融合型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
  也因此對於在海外教授華語文,李端端教授認為,華裔學生的學習教材及方式都應有所不同,這是一個值得開發領域,對於屬於族裔語言的學習者,需要更道地且更流暢的發音、更廣泛的字彙,因為這類華裔學生的情況是:缺乏更為正式用語的能力、不能讀與寫華語文、發音或許流利卻非標準,這些都是華裔學生需要的練習。至於在教材方面,華裔學生需要的教材更偏向尋根性的趣味及關聯性,而非以語言功能性為基礎的教材。因為華裔學生多數已有聽、說基礎,所以可提供寫作方面的教材學習,其它就可以用更高標準提升學生程度,比如說更標準發音、篇章學習等。
  華裔學生的學習過去往往被忽視,有時被歸類在進階學習者的群體中,但事實上,華裔學生學習華語文的動機是不同,學習方式與學習教材都應該是不同於非華裔進階學習者,這領域確實值得大家更加投入研究。(廖賢龍現場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