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你所不知道的台灣華語文教學始組】中華語文研習所(TLI)何景賢博士



  有誰知道台灣第一個華語文教學機構的成立,是在「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部署、四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口號而成立,這一個無心插柳的動作,在五十年後看到整個世界華語文熱潮的興起。

  中華語文研習所創辦人何景賢博士回憶:1956是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第七年,原本島上有600萬居民,當時一下湧進200萬撤退來台的軍民,當時的蔣介石總統喊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部署、四年掃蕩、五年成功。」口號,讓原本隨之撤遷至台灣的一群西方傳教士也為之振奮,在原本前途不明的局勢彷彿看到曙光,當時的傳教士協會主席就找上門,希望能幫忙訓練在台灣的傳教士說中文,這樣等五年後回到中國大陸後,就可以繼續使用在傳教方面。
  1956年在美國紐澤西立案成立中華語文研習所(Taipei Language Institute),並在台北設立學校,1956至1958年更多的傳教士進入台灣,並到TLI開始學習中文,當時的目標是成為一所外籍傳教士及外國人的中文學校,到了1958年美國國務卿代表美國國務院與TLI簽定合約,由TLI代訓美國在台協會人員的中文,這合約一直進行到1979年,後來因美國在台協會自行設置中文培訓學校而終止
;時至今日,美國許多外派熟悉中文的大使或領事都曾是TLI的學生。
  何景賢本身經營TLI後,也知道用而後知不足,於是本身先取得應用語言學碩士,再拿到美國布朗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經營TLI的過程中,也深深感受到語言強勢對文化帶來的影響。在台灣學習中文的西方學者及傳教士到中國大陸後,反而被指1980年以前在台灣學的中文不正統而不被承認,一些在大陸授課的西方學者還被歧視,往往取的中文名字一定要被中國大陸官方改成依英文名字音譯,1990年的一次機會中,何景賢博士被邀請到中國大陸的一場學術研討會,向全場四百餘位學者反駁外籍人士在台灣學中文的不正統地位說法。
  何景賢博士經營TLI超過50年了,其中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故事在歷史中都具有重大意義,就以兩本字典故事來說吧!
  TLI 自1963年起動員台語教師及台灣南北兩地台語專家數十人,由該校語言學顧問主編的「台英辭典」耗時七年於1970年終於完稿。準備印刷出版前,卻遭主管機關認為是有意搞台獨而施禁令,何博士於無奈下,被迫將這本世界首創國際矚目的台語先鋒工具書轉交TLI香港分校出版,並正式定名為「台英辭典」(A Dictionary of Southern Min)問世。
  1990年參加過在中國大陸「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之後,何景賢博士就多次奔走兩岸,致力語彙文字協調溝通,1993年底預定在台北舉辦「兩岸漢語語彙文字學術研討會」,不料在會前一個月,大陸領導人說了:13億人說的話沒有討論的必要。就這樣使對岸原本要出席人士全部取消出席會議,該會議未能如期召開。何景賢為此在1993年11月前往上海,拜會汪道涵陳明該會議內容的重要及歷史意義,汪道涵瞭解後,不僅積極說服大陸領導人開放交流,也同意擔任該會議的大會顧問,1994年3月在台北由TLI主辦「兩岸漢語語匯文字學術研討會」,結論以共同努力,邁向「用簡識繁、求同存異」的理想目標。
  1995年6月由當時的北京語言學院與TLI聯合邀請語文教育專家,在北京舉行「兩岸漢語語言文字合作研究學術座談會」,經過三天密集會議,何景賢博士的提議獲得結論:組織兩岸漢語文教育菁英學者,共同編纂一部中型漢語文詞典,由中華語文研習所與北京語言學院合作執行,1995年12月簽署合作編撰「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協議書,1995年9月15至20日,北京語言大學校長楊慶華親自率領「大陸詞典編輯小組」成員出席台北「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辭典」終結審查會。
  「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共有260萬字,涵蓋8000個漢字、45000詞條,中國大陸通用有1300條,台灣通用有1000條,最大特點是真實反映兩岸漢語在字形和語彙上的異同有一個具體了解。
  一部劃時代工程及歷史一大突破的背後總是有不為外人所知的故事,原本由中華研習所要主編的這部字典得到台灣政府幾個機關的支持,事前已表示要贊助經費,無奈台灣政府領導人的一句話,所有贊助經費的政府機關瞬時間撒手不管,何景賢博士只得獨自籌款1700萬全部投入編纂;等到成果出爐後,中國大陸竟片面搶先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問世,為此,何景賢博士再投入三年時間繼續增修該詞典,2006年9月正式問世的「新編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新版詞典全書共2093頁,2003年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品只有1546頁;新版的詞語包括「四不一沒有」、「不沾鍋」等現代重要的使用詞語。
  許多看似無心插柳或因緣際會的故事在TLI經歷過,但這些故事產生出來的成果及其所具有的歷史意義都反映出何景賢博士的想法:
多少事從來急
天地轉光陰迫
一萬年太久
只爭朝夕
  當下就是何景賢博士處事態度,這種只求朝夕的心態,做出來的事卻是永存萬年。

後記:
  2009年4月8日上午前往訪談何景賢博士,正值何景賢博士智誘詐騙集團成為熱門新聞之際,何景賢博士婉拒眾多媒體專訪邀約,寧願在出國前抽出兩個多小時接受訪談,就是希望鼓勵年輕一輩在熱衷全球華語文熱潮時,也應知道華語文教學在過去篳路藍縷的歷程。特別感謝何博士撥冗接受訪談。(廖賢龍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