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體驗台灣在地文化】2009年地球村青少年村民台灣教育文化參訪團




  華裔青少年返台參加夏令營,除了尋求有中文的語言環境之外,還希望體驗台灣在地的文化,藉由種種活動的參與也讓這群華裔青少年感受到不同的文化。
  來自紐約的宋耘迪認為,他與台灣人互動感到很親切,如果跟一起上課的營隊同學比較,美式教法是比較自由;洛杉磯的詹鈞理指出,他觀察到台灣的學生往往是下課後,才會去找老師提問,美國的學生則是老師授課過程中,隨時會向老師提出問題。全國寒暑期醫學營總召邱聖博認為,美國華裔學員的確充滿自由風,行為也比較個人化,所以要跟這些學員溝通團體行動的紀律。德州的Tseng感覺台灣的學生比較會認真讀書。
  德州休士頓的隨團老師吳張瑛純表示,讓小孩參加這種參訪團在家長內心中還是存有希望讓小孩接觸父母原鄉的心情,她看到這群初中生為主的營隊晚上舉行烤肉活動時,美國華裔小孩沒看過用小火爐烤肉的新鮮感,讓她自己都感染那份興奮感,也回憶起以前在台灣生活的記憶。此外,美國華裔青少年對台灣下課的方式感覺也很新鮮,因為教室固定,不必每堂課換教室,所以下課十分鐘可以去廁所或喝水,反觀在美國因為教室不固定,學生下課後要換教室去上另一門課,往往下課休息時間沒空喝水或是上廁所。在台灣的中午參加營隊是在教室吃便當,在美國中午用餐都是要到餐廳,台灣午灣過後還會要求學員在教室睡午覺半小時,在美國的學校是沒有午休時間。這些種種不同的文化都讓華裔青少年感到新鮮與興奮。
  洛杉磯的王承芳很高興表示,參訪團安排她們週末去台北各地遊玩,到過101大樓、士林夜市等很好玩的地方,她跟Tseng感覺不過癮,在團員紛紛回去休息後,她們還拉著輔導小老師繼續一起去淡水;因為營隊採團體住宿,並且是跟台灣參加營隊的學員混合一起居住一室,所以也跟台灣朋友有很多互動交流的機會。
  休士頓的吳老師也說,在休士頓有很多台灣人聚居,但要找到完全以中文為環境且可體驗在地文化還是返台較佳,在休士頓時,她參加的社交活動都是以小孩為主軸,不是很清楚當地台灣人社群真正的活動,但是從休士頓華僑文教中心的活動中,有很多台灣移民的志工參與,並且僑教中文也安排有台灣茶文化的展出,不僅讓當地華人能接觸到台灣茶文化,甚至吸引很多主流社會的白人也到僑教中心感受台灣的茶文化,這樣的活動對推廣台灣文化也很有很好的效果。(葉育婷、廖賢龍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