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委會輔導華僑經濟發展的功能包括:
(一)調查研究、聯繫海外華人社會的經濟實力。
(二)協助海外僑商在僑居地發展事業,積極融入主流社會,擴展國家力量。
(三)引介僑界資金、人才、技術回國投入國內經濟建設。
僑委會華僑經濟施政的重點在於:第一,以服務工作加強和海外各類華、
台商團體的聯繫,希望能把海外華人及僑民的經濟力量和台灣的經濟力結合起來。第二,藉由辦理各類經貿研習活動,或聘請專家學者赴海外舉辦經貿講座或進行企業診斷、諮商,以加強海外僑商事業的實力,在僑居地有更好的發展。並針對僑商的第二代進行培訓的工作,使僑商組織的實力能順利傳承。第三,則是延攬海外僑商的大型資金或尖端技術人才回國投入國內的建設。所謂「吸資引才」的工作,以往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很重要的貢獻。
目前,不但是中國大陸,連越南、印度等國家也都仿效我國以往的作法, 馬總統就任後,新政府的「新世紀第三期國家建設計劃」也將「鼓勵(僑民)返國投資及觀光」列為外交僑務工作的重點目標。同時,僑委會也配合國內政策的推動,邀訪不同性質的僑商組團回國,例如邀訪旅行業配合推動觀光客備增計劃,邀請房地產業者組團回國配合僑鄉計畫等。目前也將「愛台12建設」相關訊息、推動進程及僑胞投資情形刊載在僑委會所屬網站,並透過駐外單位、宏觀電視、宏觀周報及全球華台商聯繫網,向海外僑胞宣導回國投資及國家建設的成果。
僑委會根據以上的施政目標,推動了許多具體的作為,諸如:民國97年11月,中華民國第四屆全球僑務會議期間,辦理「97年臺餐優質家用住宅建案展覽」,今年6月也遴邀美國地區持有專業房地產仲介證照的僑胞,組團返台考察國內房地產建案,增進僑民與國內企業合作機會。
又如,為協助國內企業藉由僑民第二代在僑居地之語言及人脈優勢協助台灣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僑委會辦理海外僑胞第二代行銷人才的培訓;也辦理僑胞參訪國內中小企業的活動,增進海內外企業聯繫及拓展台灣優良產品之故。
僑委會並在民國77年協導成立海外信用保證基金(原名華僑貸款信用保證基金,民國97年5月更名),一方面對僑胞提供融通資金所需之信用保證,協助其順利取得金融機構融資,發展經濟事業;另一方面,藉分擔金融機構融資風險,以提升其放款意願。目前與該基金合作之海內外銀行計74家,承辦據點計有165處,分佈於27個國家,53都會區。自民國78年開辦截至97年12月底止,累計承保件數為5,263件,承作保證金額為9億7,736萬餘美元,協助僑商及台商自金融機構取得融資金額達14億8,681萬餘美元。而為了更加強該基金對僑務工作的配合,僑委會已與金管會協調將其改隸為僑委會主管。(僑委會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