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各地僑商及台商組織型態因受不同時空環境、僑居國的政經環境、法令規章、創業背景及投資經營項目菶影響產生明顯的差異,目前海外僑商會組織所面臨的挑戰如下:
(一)宜提升商會功能,由聯誼及服務性質提升至以競爭力為主軸之組織運作:
目前各地僑商及台商對於商會組織功能,尚停留在同鄉聯誼、資訊交流、經驗互動等階段,而未能認真思考如何藉由商會組織協助提升僑商及台商的全球市場競爭力,因而如何引進先進經營管理觀念及技術以協助當地僑商及台商提升營運績效、聯合當地僑商及台商之經營實力進軍國際市場、抑或促成上下游廠商之垂直整合等商務運作功能,尚未普及於各地商會組織成為其例
行業務。
(二)缺乏專業人才及資源:目前各地商會組織之運作以當地熱心之僑台商經營者及幹部為主,雖能有效推動各項以聯誼活動為主軸的會務運作,惟缺乏系統性研究當地投資經營環境的能力,也缺乏系統性收集當地僑台商面對的經營問題,因而難以形成有利的壓力團體,並促使當地政府正視僑商及台商所面對的經營問題,並做出應有的改善。商會組織若要轉型為協助當地僑商及台商提升競爭力,就需要注入更多具備提升競爭力之專業素養人才與資源,例如建議當地政府相關機構制定經貿法規,海外商會組織必須有專業經貿法規之規劃與建議能力,才能提出可能被當地政府接受的建議案,因此培養及尋求具提升競爭力之專業素養人才及資源乃當務之急。
(三)海外各地商會組織逐漸有斷層現象,亟須補充新血,促成商會繼續成長並強化第二代青年對國家之向心力:僑商及台商第二代子弟通常在當地生長,具備當地國語言能力及高等教育學歷,能融入當地國生活及社會,容易掌握當地資訊,引進新觀念,對協助商會組織提升競爭力極具助益。
對於上述海外商會組織所面臨之挑戰,僑委會因應之道如下:
(一)加強華商經貿組織之發展及提供服務:
1.為聯繫海外華商、加強互助合作,僑委會自民國52年開始輔導僑界舉辦「世界華商經貿會議」,每2年輪流於國內外舉辦,迄今已舉辦26屆。另為加強國內外金融同業之聯繫,結合全球華資金融機構之力量,促進我對外貿易之拓展,共謀各地僑社與台灣之經濟繁榮,僑委會自民國56年起輔導「中華民國銀行公會」辦理「世華金融聯誼會」,每2年舉行1次,迄今已舉行20屆。
2.第26屆世華經貿會議於97年9月12日至15日在美國紐約法拉盛喜來登飯店舉行,全球20多個國家地區華僑經貿組織近300位代表參加。僑委會吳委員長親自出席並全程參加大會活動;開幕貴賓包括僑選立法委員李明星、紐約市議員劉醇逸、紐約州眾議員楊愛倫及駐紐約辦事處廖港民大使。大會邀請經濟部施顏祥次長、行政院金管會陳樹主委及中經院高長顧問等分別進行3場專題演講,另安排10多位工商業菁英與學者進行4場專題論壇,探討資訊、能源、生技及金融等新興產業發展策略及全球佈局規劃,吸引與會代表熱烈互動;會中亦邀請5位事業有成之當地華商代表現身說法,分享成功經驗談與心路歷程,與會者咸表收穫豐碩。
(二)加強與台商新世代聯繫,培訓台商菁英幹部,並輔導成立青年商會:
1.僑委會近年來積極輔導各地台商會設立青年組織,以培養台商第二代青年幹部,傳承台商會組織運作,同時強化第二代青年台商對國家之向心力。
2.僑委會為加強與台商第二代之聯繫,特於民國94年9月14日至21日首度辦理「台商會第二代菁英領袖培訓班」,培訓海外台商會領袖接班人才,加強台商會第二代子弟對國內政經發展之瞭解;95年9月24日至30日、96年9月14日至20日賡續配合世界台商會聯合總會年會辦理第2期及第3期,並安排學員觀摩世界台商總會之年會運作。97年9月21日至27日續開辦第4期,加強台商會第二代青年之培訓工作。另為加強與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體系之青商菁英聯繫,僑委會於96年11月11日至17日舉辦「海外菁英領導班」,成效良好。97年11月23日至29日持續辦理第2期,加強華商青年之聯繫培訓業務。98年將賡續辦理第5期「台商會青年菁英幹部研習班」及第3期「海外青商菁英領導班」,加強海外青年菁英培訓工作。
3.僑委會於96年6月20日至7月27日辦理「海外僑胞第二代推銷台灣貿易尖兵培訓班」,來自全球21個國家地區共40位僑界青年返台參加,透過國內專家學者講授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參訪知名企業及與中小企業經驗分享,培訓海外僑胞第二代青年成為國際貿易尖兵,協助推銷台灣產品至海外市場。
4.僑委會分別協助中小企業協會及中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辦理海外台商磐石獎選拔活動及海外青年創業楷模獎選拔活動,以表彰在異鄉奮鬥的精神及長期對投身社會公益的貢獻。
(三) 積極輔導海外各地商會組織發揮組織功能,協助僑商融入當地主流社會;
1.協助僑商在僑居地舉辦慈善義演活動,如中南美洲智利等12國辦理捐贈輪椅慈善活動、泰國台灣商會聯合總會舉辦台灣日義賣活動、美國北加州台灣工商會及加拿大多倫多台灣商會每年舉辦慈善募款活動,均獲得當地熱烈迴響。
2.鼓勵僑商會在辦理各項活動如舉辦年會、海華體育季活動時,邀請主流社會政要人士參與,以建立與當地人士之互動關係。
3.鼓勵僑商學習認識當地國語言文化及風俗,以融入主流社會,增取當民眾認同。
(四)鼓勵僑商協助政府推動外交經貿關係:
1.藉各商會在辦理年會或理監事會議時,同時邀請地主國及我方官員蒞會,增加雙方接觸機會。
2.相機協助政府邀請當地國政府官員來台訪問,以增進兩國政府間之實質關係。
3.對與我無邦交之國家,協助我政府官員順利往訪,藉以拓展我外交活動空間。
4.鼓勵商會於海外舉辦台灣商品展,推介台灣優良商品於國際市場,增加經貿往來。
5.協助政府邀請國際大型企業至台灣投資,提升台灣國際形象。
(僑委會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