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文化的解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葉舒憲教授


  在一場小型演講會中,葉教授從文化人類學角度暢談,其中對於目前教授中華文化的理解引人深思,最早的中華文化真的是把「龍」視為帝王君主的象徵嗎?「玉」在中華文化之中又是扮演什麼樣的象徵?中華文化處處存在文化需要解碼的深奧精義。
  葉教授指出,台灣稱之為國語,中國大陸稱之為普通話,英文叫Mandarin,真正的意思是滿州人的官話,所以是否真為漢人說的語言?今日Madarin成為全球華人認同的漢語,但如果從人類學及歷史推估,周、秦、漢、唐各朝存在的陜西「秦腔」才應該是真正被認同的漢語。不過,歷史與語言的認同是動態性且存在著變化,也因為文字敘事的歷史往往是由當權者操控,所以很多文化未能被記錄下來。
  葉舒憲教授也談到東方與西方的比較,西方重視的是「金」,東方重視的是「玉」,「玉」本身在中華文化中已具有宗教與信仰的意義,《紅樓夢》如果只看得懂其中的愛情故事,顯然尚未深入到其所內涵的中華文化,如果真要讀通《紅樓夢》就必須先把中華文化的「玉」搞清楚,如果針對《紅樓夢》進行解碼,首先看到賈寶玉與林黛玉的名字中都有玉,其次是《紅樓夢》稱之為《石頭記》,石頭為何?就是代表玉,第三層解碼可發現紅樓夢中的人物名字帶有玉或王字旁的部首。作者曹雪芹早已把「玉」所代表的中華文化內涵放在整本書之中。
  在早期沒有文字時,會以什麼形式傳承文化,葉教授指出,對於沒有文字的民族,口傳述事往往是主要傳承方式,「神話」即是表現方式之一,此外,器皿也往往是表現物質文明的文化一種,往往器皿背後的述事不亞於漢字述事,藉由器皿考古,可以重新尋找新文化的發現,比如說:黃帝是有熊氏,後來挖掘出來的一座廟中,祭拜的除了女神,還有「熊」,如果從漢字來看,「熊」去掉下面四個點就變成「能」,這是生命能量的標記,熊的冬眠正代表冬不見而春再現,蓄積能量後的出現,熊在早期的中華文化中所代表的意義值得再深入研究。同樣在劉邦與項羽的鴻門宴中,可以看到劉邦送禮企圖化解項羽對他的敵意,所送的禮物是白玉璧,再次是以物述事,看得出器皿背後述事的重要性。
  從歷史來看,往往戰敗者就已無權述事,所以很多文化未能再被以文字方式保留下來,華夏編碼是為建構外來政權合法性,所以談中華文化還有很多需要被解碼地方,才能還原其原始真正的意義。(廖賢龍現場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