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6月從台師大國語中心第三期泰國華語師資培訓班結訓之後,便被分發到泰國SARABURL的NONG KHAI的公立中學任教,該校提供華語選修課程,學生一週上課兩小時,一共開了十班,一班有30位學生,初一更高達50名學生,學生座椅塞爆整間教室,可謂「前胸貼後背」。
張婉美老師面對零起點的學生所要做的事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她先前從中國大陸購買所帶去的一套卡通片正好幫助她,學生看的津津有味之餘,也大幅提高對學習華語的興趣;張婉美老師教授注音符號且以聽說為主,教材除自編之外,主要是以五百字說華語的網路互動版為主。教學流程通常是一堂課45分鐘,教學佔20分鐘、25分鐘進行課室活動,學生學習方面,泰國學生對於聲調學生並沒問題,對於造句的練習則是很喜歡,有時也會讓學生上台在黑板上寫句子,這也是一種防止學生作弊的方式之一,學生在座位練習還是有會有些弊端,因此在班級經營及課室管理也是要非常重視。
張婉美老師在泰國教華語時,並不直接教授文法而是從句型開始教學,讓學生可以知道如何使用一個完整句子,教授漢字也是正體字,學生學習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張老師認為一位華語老師也不要懷疑自己教授注音符號及正體字的可行性。雖然她所處的北標府不是相當繁榮熱鬧的都會,但教授出來的學生曾參加中區演講比賽得到金牌獎,泰國有74府,每3府要先比賽產生代表,然後代表再參加泰國劃分出來的區比賽,張婉美老師認為一班學生雖然很多,但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很認真且可以學得很好。
張婉美老師先前從事貿易工作,1999年參加澳洲南澳大學語言中心的語言訓練班,體會到老師新穎教學法跟台灣老師教授英文完全不同的方法,開啟她對語言教學的興趣,不僅參加台師大泰國師資培訓專班,在泰國教學之餘,也修習到雙語教學的碩士學位,接下來對數位教學投入很多時間學習之外,也希望對其它學習中文者的應對方式能有更多瞭解。(廖賢龍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