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98級】全心奉獻泰北「異域」20年的台灣人素慧



照片提供:素慧
  民國七十年,在乍青的高中時代因「異域」一書,開啟我對週遭大環境之外的不同眼界,也開啟了我對「異域」這個地區的關懷!自此,我的升學、就業、閱讀都以「異域」為導向、甚至連婚姻都被「異域」囊括了!民國七十六年期間,我在台中擔任代課老師,看到一則徵求到泰北育幼院工作的啟事,讓我興奮的不得了;憑著「生命的價值-就是我能貢獻多少對他人有益的事」的信念,通過了培訓過程;民國七十七年的冬天,第一次搭飛機就獨自到泰北,那真是讓我既感動、忐忑又刺激的行程!
  育幼院創辦人在泰北共陸續開辦了三所育幼院,完全免收費;除了養育工作,最重要就是「教育」的工作;我跟孩子們以十二年裡的真心,串聯起淚珠、汗水與歡笑!也讓我更深刻地了解泰北的環境。
  民國八十年代,政府的「南進政策」與大陸的崛起,帶動泰國的經濟,台商與華商的投資需要大量的雙語(中、泰文)人才。頓然間,泰北華裔成為台商與華商們看重的人才。泰國政府從此對泰北這批「難民」的身分鬆綁、嚴禁學習中文的繩子也鬆了!這對泰北的華裔來說是個好消息,然而鬆綁後的華校師資與辦校的條件也逐一浮現在檯面上了。
  面對育幼院院童人數的減少與華校需求的增加,當抉擇來臨,內心矛盾也開始!民國八十八年八月的華航空難,劫後餘生的我決定選擇在華校教書-「孩子向上發展與向下沉淪的力道是一樣的,而關鍵就在於孩子是否有能力去做選擇?是誰陪在孩子的身邊?」業餘的時間則到處採訪華校,當時因泰北的交通與傳播都不發達,泰北華校缺乏橫向的聯繫,我與志工以「大校護小校,小校學大校」的理念辦了一份「泰北華校簡訊」,希望透過這樣的傳達能讓泰北的華校以「自助自立」的理念成長!
  為了將泰北的華校工作做得更好,民國九十四年返台讀大學,也因此接觸「華語文教學」;很感恩自己有機會進入這麼棒的環境與海華組的同學一同學習,但是當了廿多年的井底之蛙,面對未來的學習,心裡真的很有壓力,希望老師、同學們能海涵與提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