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台北縣國小多元文化繪本功臣之一】台北縣雙城國小學務主任張錦霞老師




  如何讓學習華語文者能夠瞭解中華文化,或者是用華語文去各國文化一直是華語文教材編寫者努力的方向,台灣一些教材編寫模式或許可作為參考。台北縣推出國小多元文化繪本套書受到好評,幕後參與製作者眾多,其中來自台北縣雙城國小的張錦霞老師是重要推手之一,這套繪本更使用七國語言編撰,更達到了擴大使用者範圍的功能,也讓母語者更得到尊重。

  張錦霞老師接任學務工作之前,已擔任過四年的輔導室主任,接觸不少父母親為異國婚姻的學生,她見到一些學生家長為新住民時,都會嘗試以該國語言跟家長進行問候,根據96年一份統計資料,針對400名國小教師所做的調查,只有1%的教師會以新住民的語言跟學生家長進行問候或溝通。校園內也產生一個現象是學生不願讓其它同學知道其父母之一為新住民,更不願去學其家長的母語。
  
  編寫多元文化繪本的目標:一是能讓台灣學生能夠多瞭解其它國家的文化,進而培養國際觀;二是讓新住民家長也能陪著孩子閱讀這套多元文化教材,因為有多國語文的翻譯,新住民家長就容易掌握書中內容來告訴小孩。
  
  張錦霞主任表示,當初要編寫這套教材實在要歸功台北市圖書館在民國97年購進一批東南亞地區的書籍,得以讓熟悉中文的新住民媽媽們以口述方式、編輯老師們執筆方式把各國的文化故事寫下來,接下來由參與教師、作家及畫家再開會討論確定內容及圖畫等,等中文的文字定稿後,再交由翻譯社翻譯成英、泰、越、柬等國文字,進而由就讀補校新住民班的媽媽們試讀,檢討用字的正確性。繪本內容以當地國的童話故事及童謠為主,要能讓學生理解該國文化,其中的童謠在當地有時都不易找到樂譜,因此往往也是由新住民媽媽們哼唱,再由音樂老師譜成樂譜才能教唱。
  
  故事文字方面的編寫也非常謹慎,所持有的理念是不易造成學生有刻板印象之外,在語意方面也排除一些具貶意的文字,例如:「接納」在這套繪本會產生上對下的關係語意,編輯群就不採用這個詞。選材方面,食、衣、住、行、、藝術、產業等都是主要選材領域,越南也有中秋節故事,但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是讓學生去分享的特色;選材未必都是以應付小孩的軟性議題為主,「大象我愛你」就是從產業面著眼,透過這個故事介紹學生有關外國特別產業的視野。

  製作教師手冊也是一大挑戰,必須要具有創意及創新,更要能讓教師能方便使用,所以教學活動設計、學習單都沒有少,當然還要附有光碟可以讓教師自行修改適用的內容,此外也準備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的劇本。教具在第一套是搭配手偶,第二套則是軟性磁鐵。此外,第一及第二套繪本中也分別安排十個閱讀教學策略及十個思考教學操略協助教師作為備課參考。因為編寫這些教材也都有其學理的內涵,為了讓教師可以更深入瞭解相關學理,還貼心準備相關學理的網址讓教師可以依需求進行自學。

  第二套繪本在今年也出版了,第二套則是有日、韓、俄及印度文的翻譯,第一及第二套多元文化繪本都可以向台北縣教育局購買,第一套售價是2000元。(廖賢龍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