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賓靈惠學院的規模在菲律賓華文學校的地位不小,一所師生人數超過4000人的學校,能夠以私校性質發展成從二歲半的幼小班到大學部的規模,並且堅持以正體字與中華文化教授學生,陳宏濤與林芳惠夫婦投入多年的心力。
靈惠學院不斷成長,2009年又將增設幼小班,學生年齡提前到二歲半,此外,大學部也開始運作,使得靈惠學院的學生涵蓋二歲半的幼小班、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全體學生人數約有4000位,教師群有300位左右,其中的華語文老師約100名,其餘是英文老師。該校採中、英雙語教學,目前幼稚園及小學的學生一週有3小時華文課,中學部則是一週2小時華文課,此外,小四開始都排有書法課程。
靈惠學院設立的目標是為了傳播宗教目標及傳遞中華文化,靈惠學院本身是基督教性質,學生都要參與主日學等活動,但教師未必一定是基督徒,不過,學校希望教師也能參與活動,所以招聘教師都希望是基督徒,靈惠學院一直跟臺灣保持友好關係,所以也提供華語文系所的學生前往教學實習的機會,臺灣許多機構也與靈惠學院保持合作關係。
陳宏濤及林芳蕙夫婦除了堅持學生要學習正體字及書法等中華文化之外,也很有遠見發展數位教學,不斷派老師前來臺灣學習華語文數位教學,在學校內也成立數位中心,推動老師學習華語文數位教學的能力,也讓這所具傳統中華文化的學校展現新的活力,以往揹負一些傳統教學包袱的教師們也開始要學習新的玩意。
陳宏濤校長全心投入也是持續母親當年的夢,宇宙光出版社曾為陳李錦英女士出版一本小冊子《夢的實現者》,陳李錦英女士是個獨立撫養五個孩子的寡婦,當年的夢是:在一片廣大、空曠土地建設一個新村,有住家、有一流學府、有教堂,每天都可以聽到優美聖樂,整個社區洋溢濃郁的文化、宗教氣息,使得 神、人都喜愛它、珍惜它,多好!
1935年結婚前往菲律賓渡蜜月改變她的一生,夫婿碰到父執輩朋友而接受建議留在菲律賓發展,她則是在菲律賓一所華文學校擔任代課老師,在大戰結束後,馬尼拉一所極大的中國教會負責人找她出任教會預備創辦華人學校的校長,經營4年後,從無到有的迦南學校有了650位學生。
1949年夫婿去世後,她毅然離開親手創辦學校,帶著5個孩子的她與一對由中國大陸赴菲律賓的美國宣教夫婦,重新在偏僻的那打罕街土地重新開始,陳李錦英女士從銀行貸款8萬元展開新的創校工作,第一批學生從幼稚園到初三有185人,1963年學生達到1600人,學校再度呈現飽和,於是找到計順市土地開發了靈惠新村及靈惠校區,這就是「靈惠我家,愛我靈惠!」(廖賢龍訪談紀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