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張素貞教授投入教育領域超過三十年時間,從教師到校長職務都擔任過,對於師資培育工作具非常有心得,在一場演講中,提到教學檔案製作,不僅是老師教學及因應評鑑而已,更是自我成長的檢驗;海外中文學校在僑校行政方面有許多可以借鏡國內之處,教學檔案無疑對於老師的自我成長及學校校務管理都是很值得參考的作法。
張素貞教授指出,教學檔案(teaching portfolio)是一種長期有計劃的蒐集教師的課程發展、教學計劃、活動設計、班級經營、師生互動、教學評量、親師活動等歷程及成長的卷宗,呈現方式有書面、文字、圖表、相片、錄音帶、錄影帶、磁片等,為凸顯成長的歷程,所蒐集的資料以能顯現進步的證據為宜。教學檔案也是在教師的主動權及選擇權下,集合一些讓他人可了解到教師的教學理念、活動設計、教材安排、評量觀念、班級經營、親師生互動…等的展示作品。這裏面其實蘊含一位教師的教學理念,張素貞教授以多年教學經驗深刻體認到:沒有教學信念的老師會是一種行屍走肉的教學,教學檔案不是在某一時間完成後,就不再建立了,相反的,它是一個長期連續進行及發展的過程。
教學檔案的特性(Shulman,1992)是依據教學專業規準及個人成長目標來組織、來建構,應選擇學生及老師作品樣本,用以展示教師教學的特徵,每一檔案文件盡量有「標題」、「註解」和「省思評語」用以說明內容及鼓厲教師能就檔案內容作反省性的思考,檔案應是一個被輔導或被教導的經驗,亦是教師用來與其同儕教師進行專業對話的基礎。檔案的呈現是多元化的,舉凡:錄音帶、錄影帶、照片、著作、書面資料及多媒體等等都是呈現教學檔案的工具,非只是單一書面資料。
連續體的一端是教學檔案建立在於促使教師專業成長,一端是提供外在教學評鑑的參考。教學檔案的功能可作為考評教師成績的依據,也可敦促教師在蒐集文件、紀錄與反省思考中,不斷的專業成長;更可作為教師應徵教職時,說明其專業表現水準的有利證據。
如何開始建立專業檔案?張素貞教授提出:一.選擇適切的容器(盒子、檔案櫃、資料夾、筆記欄);二.確定目的和觀眾;三.決定形式(一本書、電腦化、錄影帶、網路);四.寫大綱(先回想教育信念);五.哪些作品能呈現這些信念?六.開始蒐集資料/標日期/寫註解;七.選擇高品質的文件或能證明進步的作品放入。
教學檔案的評量:1.文件和作品與目的關連性;2.檔案夾是否證明認真的反省;3.自我評量;4.教師內在的新想法;5.檢視學生學習的成就或反應;6.檔案夾是否有邏輯的安排及清楚呈現;7.容易使觀眾了解;8.呈現專業成長證據和持續學習。
以教學實施為主的教學檔案可包括:1.教學目標─尋找定位;2.教材組織、設計及媒材;3.教學方式;4.活動、進度及情境;5.學習型態與作業表現;6.設備使用;7.師生互動;8.回饋評量。(廖賢龍整理紀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