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提供:月雲
昨天在僑教中心參加了一場,由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所主辦的第一屆「華語文才藝秀」。相關新聞可見:http://www.scdaily.com/News_intro.aspx?Nid=2357
在入口除了放有經濟文化辦事處的立牌外,同時亦有台灣華測會的相關文宣。會場中的靜態展示區,放有一些台灣各大學語言中心的宣傳單(沒看到師大?)和一些留遊學台灣的資訊,最多的則是各個高中的學生作品展示。
展示中所出現的文字書寫都是簡體字,可見得在這些中文班裡,他們使用的文字系統,應還是以拼音簡體為主。除了文字之外,「民俗技藝」也是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表現在會場的佈置和一些課堂的作品。另外比較特別的是展示中亦出現的「漫畫」,記得在中文學校和一個已上大學的華裔學生聊天,他也表示對於東方的漫畫很有興趣;看過他的塗鴉,其風格和此次所見略為相似。
參加的十所休士頓地區主流高中,所表演的節目有歌唱、短劇表演、樂團演奏、扇子舞、繞口令、武術、音樂劇、手語歌、京劇和新詩朗誦等。
歌唱者如是除了華裔外的其他族裔,可聽得聲調仍是他們在學習中文的一大難點,且他們大多是帶著歌詞本上場,只好奇他們的歌詞本(小抄)是否寫滿了滿滿的拼音呢?(^^)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算是京劇的表演了,表演者是一個美國女生,她一個人獨唱了一段京劇,字正腔圓的她獲得了滿堂彩。串場的主持人是兩個高中的華裔小女生,其中一個用中文、一個用英文;特別的是,用中文的小女生用著一口標準的京片子介紹著,可想見其家庭背景也許是來自大陸的移民家庭。表演者和觀眾群中有非裔、墨西哥裔、華裔,當然還有高加索白人,其中以華裔占最多,約有七成。如就以參加對象來分析,「十所」高中的數量,在整個休士頓區並不算很多。可能的原因有幾種:一、當地不沒有那麼多的高中實施中文課;二、實施中文課的學校,也有可能因為學生程度的問題,而沒有參加表演;三、就指導的老師而言,可看出這些老師大多是來自台灣的移民,是否有一些來自大陸的老師不知道、或不會來參加由台灣主辦的活動?
說到以台灣移民背景居多這件事,顯然台灣的”文化”也表現在這次的活動時間裡。比如說開幕時間,在節目表上的開始時間是下午一點半,但我接到的email是兩點開始,事實上正式開始時間則是兩點半,會場上一位女兒也是表演者的中文學校老師則表示,她們甚至一點就到了。(鄭月雲現場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