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前進澳洲】昆士蘭地區中文學校的張展彬老師



  昆士蘭是澳洲第三大州,這邊的華人社群聚集在南區,當地的華文教學很具發展性,目前以台灣系統的中文學校居多,隨著中國大陸新移民出現,中國大陸系統的中文學校也逐漸增加,昆士蘭地區不同於雪梨與墨爾本,中文學校有其特有的教學環境。

  張展彬老師服務兩所中文學校,一所是布里斯本慈濟人文學校,一所為昆士蘭佛光山中天中文學校,前者學生約二百餘位,後者有四個分校共約四至五百位學生。

  昆士蘭地區的中文學校跟墨爾本或雪梨的中文學校有所差異,雪梨及墨爾本存在以安親班性質出現的中文班,昆士蘭相對則單純以學習華語為主,雪梨以商業行為為學習目標導向下,簡體字教學也比較普遍,昆士蘭中文學校則普遍受到僑團及宗教團體的支持。昆士蘭本身也有類似美國AP中文的中文OP考試,州政府教育局每年定期舉行中文OP考試,包括聽說讀寫四部份的語言能力,通過測試者可拿到證書在未來抵免學分。

  張展彬老師認為學生的中文程度或許不比一般程度好,但透過同儕社交的力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可有所增進,例如他所教授的一個班級,由十年級到大二學生所組成,全班有13位學生,念的教材是康軒版的國中教材,一些文言文都能閱讀,除了同儕力量之外,該班在7年級以下的階段時,當時老師即以《禮記》的古文教授,學生回憶當時雖不懂文章內容,還是繼續學習,但隨著華語文程度進步,已經可以看懂些文言文,就是當時打下的基礎。

  昆士蘭學習華語的風氣在近年來也出現熱潮,成人班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徵求華語家教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教授對象主要是商務客人及非華裔幼兒,這現象也可能跟澳洲總理提倡多元語言政策有關。

  澳洲雖然也算是已開發的先進國家,但事實在網路運用方面還是不如台灣或其它國家,這也使得華語文數位教學在澳洲仍存有困難;因為以昆士蘭地區而言,每月支付澳幣60元,僅可下載記憶體50G容量的內容,超過部份則變成需要以撥接方式上網下載,對數位使用者有很大的限制。應用在中文學校教學上,又受到校舍是租借方式,也不能使用電腦教室,所以往往必須先在家把教學所須使用的多媒體內容下載並組織後,再帶到課堂上使用。此外,設計非同步課程也是運用數位教學的一種主要方式,幾位有心的華語老師們還共同成立數位學習中心,提供師資培訓的課程及內容供當地華語教師進修。

  當地的華人社會在南區有較多的台灣人,有七、八份中文報紙,根據張展彬老師的觀察,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移民雖然彼此往來還算密切與和諧,但兩個群體的組織活動則是較少有交集,例如,北京奧運舉行期間,台灣移民會以私人身份參加昆士蘭當地的一些奧運活動,但不會以台灣團體名義去參與。

  澳洲則是採取多元文化的態度,例如昆士蘭在每年四月份舉行的佛誕節,已經成為3至7天的觀光節慶,昆士蘭也會以該節慶為號召,吸引更多觀光客的參與,端午節也會舉辦龍舟比賽活動,對於華人文化給予尊重。(廖賢龍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