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德國華人中文教育觀察】當數位教學遇上中文學校




圖片說明:上圖為德國斯圖佳中文學校學生
下圖為臺灣資訊策進會數位教學研究所許靜茹與白聖秋

照片提供:鳳圻

  這是一個經營成功的案例,德國斯圖佳中文學校透過Moodle教學平台來經營華語文事業,是一個傳統業導入數位經營的成功模式。

  面對中文學校間的良性競爭與市場拓展,資策會旗下之數位教學研究所推動佈建「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分別以下列兩種管道進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08):
(一)與台灣僑委會合作:從僑委會已建立之數位學習中心,遴選有意願且具經營能力者,協助導入數位學習與商業經營模式,並透過華語文學習中心與國內數位學習業者合作,期望能迅速建立全球在地經營通路。
(二)與海外主流機構合作:成立數位學習中心,訂定華語文老師國際認證、華語文教學規範,並結合學習中心建構前瞻網路教室,強化全球華語文行銷。同時集結台灣各相關部會與現有數位典藏素材資源,並運用既有之華語教學研究與數位科技優勢,開創數位化華語學習新趨勢,帶動據點於當地社區的影響力。

  其中,參與子計畫之一的台灣僑委會進行方式如下(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08):
(一)運用「全球華文網」教學平台,與國內外華語文教學機構及華語文師資結合,提供線上華語文教學服務。
(二)全球華語文網路種子師資培訓工作,以完整之線上同步、非同步課程,提升全球華語文教師數位知能。
(三)建置20處「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教學資源,派遣華語文數位教師巡迴講習,並規劃設計文化性課程,持續遴選10處海外僑校及文教組織建置「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協助海外僑校永續經營,逐步發揮對所在社區及主流學校華語文教學之影響力。

  據台灣僑委會2008年度施政績效報告指出,除既有之13個「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外,更於美國舊金山、休士頓、芝加哥、巴拿馬、多明尼加、菲律賓、澳洲布里斯本及荷蘭海牙等地區新成立11個「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全球「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總數累積至24處。並於德國斯圖佳等地區新成立6處「華語文數位學習教學點」,以「行動教室」模式快速推展數位教學。為此,該會於2009年開辦「華文網路種子師資培訓線上基礎班」,以同步、非同步數位教學平台讓教師們從「數位學習」中感受「數位教學」的便利性(宏觀周報,2010)。透過該活動,斯圖佳中文學校康校長了解e化之可行性,旋即與資策會、僑委會聯繫將數位教學置入中文學校,故筆者於2010年走訪期間已達全面e化,教師皆可自行運用電腦輔助教學。

  談到斯圖佳中文學校,資策會白聖秋表示:「這是一個經營成功的案例,斯圖佳中文學校透過Moodle教學平台來經營華語文事業,是一個傳統業導入數位經營的成功模式…這個平台具有『即時』的優勢,可以隨時開工經營,產生凝聚力。但是不是能夠成為其他學校成功的複製,還有待保留,目前斯圖佳還只是草創期…經營模式的轉換對海外僑校而言相當重要,數位學習是加分的動作,所以資策會針對學校做診斷(建立關係的第一步),幾乎沒有學校的需求是一樣的,大致劃分為九個分類,將學校情形做定位再進行評估。資策會的許靜茹工程師亦指出:「透過線上研討會能維持溝通平台的流暢度,藉由這個管道,許多中文學校的校長發表了經營上的難點,我們給予即時支援…各校老師也積極討論教學方法與對師資培訓課程的看法,事在人為,愈積極的學校所獲得的資訊與幫助也就愈多。」

  同時,美國橙縣的蘇芳儀老師也表示:「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任何一個想成功的課程所必走的路。」(宏觀周報,2010)相較於美國中文學校之數位化程度,歐洲中文學校尚於起步階段。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各校進入轉型階段的困難點不盡相同,然對學生人數日益減少的台系中文學校而言,或許走向數位導入教學才有進一步開拓廣大華語市場的可能。
(張鳳圻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