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菲律賓華文教育】菲律賓華文教育現況與困境

  菲律賓華文教育受到各方面的影響而進展緩慢,主要影響的因素有許多:家長的態度、學生的態度、社會問題、兩岸的政治勢力拉扯以及國際現勢。

  菲律賓華校學生不注重華語,學生就讀華校的動機通常多為父母所安排,因此學生的學習動機低落,而學習成就方面,純菲律賓學生的學習成就竟普遍比混血華人或華裔學生要來的高。以前學生與學生之間都講Tagalog(註:一種菲律賓話),但現在的學生連福建話都講不清了,部分菲律賓孩子的福建話也比華人孩子來的好。這種種的現象,除了現今菲律賓父母多為雙薪家庭,無暇照顧孩子課業之外,混血菲律賓華人家庭的高離婚率也是導致學生華語學習成就低落的一大隱憂,社會問題竟直接地影響了教育的成效。

又現今中國勢力興起,加上某些菲律賓知名華人企業優先聘請華裔子弟,或是政府機構需要華語人才,為了學生的將來職業選擇,有老師建議菲律賓的家長與老師應該要攜手合作,一同鼓勵學生將華語學好,為將來鋪路。有一資深華校教師指出,當學生的學習動機低落時,適時地將父母的立場搬出來說教,對於華校學生來說是相當有用的。以目前來看,華人子弟普遍的華語學習動機仍稍嫌不足,若華人子弟不好好利用在華校的時候學習流利的華語,機會就會轉移到學習成就表現相對較高的菲律賓孩子身上,這也是菲律賓父母用心良苦栽培孩子學習華語的原因之一。

由於兩岸的政治情勢關係,再加上中國勢力崛起,菲律賓華校教師參加中國方面舉辦的培訓課程越來越多,除了中國經濟勢力的誘因以及中菲友好的國際情勢之外,台灣前任總統偏向台獨的政治主張,也成為部分華校教師寧選中國而棄台灣的推力,有些華校立場甚至漸漸向中國靠去。雖然大部分華校教師認為,教導學生使用注音符號與正體字有助於學生的學習與發音,因為學生照著ABC念出來的華語不夠純正,聽起來有「外國腔」,且部分華校教師自始自終堅持使用正體字、教導注音符號,但部分菲律賓華校已經著手開辦簡體字及漢語拼音的班級,此情此景已是現在進行式,在不久的將來恐會越來越普遍。

在菲律賓,「付不起學費」一事並不新鮮,因此華人團體亦有助學的制度產生:商總會補助成績中等(80分以上)的學生學費、宗親會以獎學金來鼓勵優良學生,而著名商人陳永栽亦補助學生暑期至中國進修。但許多得不到此類資源的偏遠學校學生就沒有這麼幸福了,學費賒款的情形亦導致了部分華校營運困難,艱難地在華語教育的路上苦撐經營。

以上種種原因都導致菲律賓無法順利推展華語教育,促進優質華語教學。談到優質的華語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師資。菲律賓華校教師的收入不算高,但無論是台灣方面或是中國方面,定期派菲的巡迴講師或定期海外研習營等等,都是增進華語教師教學品質的一大功臣。部分華校有設置教師全勤獎金、教學成效獎金等等,部分退休教師也享有退休金,甚至部分優秀教師在退休之後還有機會回到學校續執教鞭,享有同等的教師待遇。對於優秀有能力的教師,還有另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類似補習班的制度,在菲律賓稱為「督課」。讀課教師在外租一個空間開班授課,有時督課教師收入比華校教師的薪水還好,但督課的目的在於訓練學生精通考試,而非真正的教育子弟,因此部分教師認為督課對學生而言無長遠的效益及教育意義。

華校教師除了教導學生華語之外,還得面對社會的各種壓力、面對學生學習華語背後種種的因素影響,加上菲律賓政府醞釀英校有教的科目,華校不能教,造成以華語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少,剝奪了華校教師的就業機會,若此令通過,想必對菲律賓華文教育會產生另一波大衝擊。(王琳訪談匯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