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99級新生】林映均



聚焦於海外華人的,僅有本所本組,我很高興能在此就讀,現在我在這裡,當年大學時的茫然已消失,雖然還不能確定將來研究主題,但我清楚地了解未來的方向,非常期待在海華組這個歡樂且積極的大家庭,能充實自己,並有所貢獻。

大學時期,我就讀的是三不五時要寫萬言書的中文系,當年是秉持著一種對中國文學的熱愛,推甄上成大中文系
,念中文系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因此比起某些分數「意外」落在中文系的同學,我的大學四年相當愉快,但是
,同時底心也有些惶惶無所終──一直以來的目標達成了,那麼,下一步在哪裡?這個問題在我心裡繞了四年,那種茫然的感覺,很不踏實。

當年是為了古典文學就讀中文系,卻在中文系開啟了新的窗,我以前沒想過的領域:舞台劇、台灣文學(現代文學)以及華語教學。而看似不相關的三者,如今看來卻相輔相成的構成現在的我。雖然容易緊張,但是我向來不害怕在人前發生表演,舞台劇的舞台經驗,讓我更不害怕面對人群(或者說,如何處理自己的緊張),開放度的訓練,在日後的教學上,也很有助益。劇本的閱讀與寫作,也有助於更細微地觀察社會上的人、事。台灣文學讓我認識了在一直以來的教育中缺乏的台灣拼圖 (教改之後情況或許改變了,不過我是在教改前的末代老人^^”),也讓我更具人文關懷。同時也因為這扇窗,使我開始關注殖民與移民,這些跟著政府「播遷來台」是什麼原因紛紛移民海外,是我們曾在課堂上討論的議題。而華語教學,已成為我未來希望繼續走的路。

雖然在大學時期就已在成大華語中心兼任,但畢業時還不確定志向,想離開學校「闖蕩」一番,但是繞了一圈,當過編輯、行政助理、甚至還當過飯店櫃檯員,我才知道,與人相關的教學工作,才是我最喜歡的,而一晃眼,我在實際教學第一線,竟也過了七八年。

教學不僅是教學能力而已,在語法、發音、篇章之外,文化背景是我更關心的焦點(當然,發音、教材、偏誤分析等等教學專業,也是非常困難的議題。)我第一個學生,就是個日裔台僑(雖是八年前的往事,但我仍記得他的名字)。當接觸的學生越來越多,逐漸明白「華裔」的學習狀況與其他外籍學生的不同,華裔學生狀況又各有不同(1.5代、第二代、第N代/南北洲、北美洲、東南亞、東北亞),來自於他的背景、社會、家庭環境,而這些,歸流成一個巨大的認同問題,非常吸引我的興趣,我也深信這是值得探究的議題。

聚焦於海外華人的,僅有本所本組,我很高興能在此就讀,現在我在這裡,當年大學時的茫然已消失,雖然還不能確定將來研究主題,但我清楚地了解未來的方向,非常期待在海華組這個歡樂且積極的大家庭,能充實自己,並有所貢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