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英國中小學教學實務心得】英校的一天:哪來的華語課?

教職員休息室(照片提供:王琳)

We are going to have Chinese today!

我所任職的學校,是一所Secondary School,學生的年紀從11歲到16歲(Year7~Year12)。每天早上8:30到8:50是導師時間,導師們會負責以學校的線上點名系統進行學生的出缺席紀錄,導師與台灣的導師制度有點像,這裡的Tutor(這裡我翻為導師)要負責帶同一個導師班的學生五年,但基本上導師們只與學生在導師時間見面,為學生解決疑難雜症,其餘時間若學生沒有修到該老師的課,就不會見到面。

每個學年也會每天輪流在導師時間帶學生到中央大廳進行Assembly活動,也就是全學年的朝會。Assembly進行的期間,所有人禁止使用附近走道,一律繞道而行,連教師們也不例外,這又再一次讓我見識到校園中師生「互相尊重」的理念。

終於,8:50鐘響後開始第一節課,每節課100分鐘,一天共有三節課,中間下課時間各半小時。

我們學校的課堂時間跟其他學校不太一樣,一般學校每天有五節課,但基本上英國的中學都是下午三點就放學,放學之後有一些社團或課後班可以參加。

明顯地,英國的學制與台灣不同,而不同年級的學生也有各自截然不同的風格…。

Year7是全校最可愛的一群,他們剛入學,所以天真可愛又願意學習,是全校教師口中的「Little cute ones」,可惜我沒有他們的課。

Year8僅次於Year7,保有七年級的單純可愛及願意學習的態度,也是讓我最能夠享受教學樂趣的一個年級。

Year9是全校最難管的一個年級,他們自認已經長大,於是在學習態度上開始出現反抗與叛逆,再加上多數學生在此時期已經選好未來的重點語言,大部分未來並不打算繼續學習華語,因此,我最常遭遇到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學習動機低落,課堂中必須不停地以不同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班級經營上也傾向以嚴厲的管教來輔助課堂的進行。

Year10是我所接觸中,年紀最大的學生(14-15歲),這年紀的學生已經開始「真正地」長大,有時可以討論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但教師仍需不斷地以各式刺激來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2010年我負責五個Year10的學生,他們都是兩年後想參加GCSE CHINESE考試的學生,身為全校唯一的華語教師(但真實職稱是「華語助理」),並肩負著學校第一年的GCSE CHINESE班,在教學上有著各式各樣的困難,以後我會繼續分享。

雖然我的教學對象是Year7到Year10,但其實本校並沒有正式的華語課,所有的華語課都是把其他的語言課抽掉其中幾堂課,讓學生在原本該上法語、德語或西班牙語的課堂上,改上華語課,所以學生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走進教室,並在看到我的同時,交頭接耳或是直接大叫:「We are going to have Chinese today!」

學校以試試水溫的心態來看待華語課,並在2010年大幅提高學生的正課中的華語課學習時數,希望能在英格蘭西南端的保守氛圍中,向學生介紹這所謂超級難學的語言---華語。(王琳實地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