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自主籌辦僑教線上研討會】研究所生活不留白,2010歐華教研會後感言


2010年5月的第一次籌備會議,看起來帶有資訊氣質的人即是資策會同仁(提供人:作者)

餐廳圖為慶功宴地點,吃相不宜外露(提供人:鯰子)  

  「既然都念了研究所,何不弄出一些值得回憶,日後想起來有點瘋狂的『學術活動』呢? 」這是舉辦2010年歐洲華人華文教育線上研討會(European Chinese Education Conference, ECEC)的最原始動機,你說它不過是單純、勇敢罷了,它的確是。2010歐洲華人華文教育線上研討會


  2010年5月底開始,筆者與資策會的邱奕謙、許靜茹工程師進行討論,期望以該會設置的「2010海外數位學習中心線上研討會」為基本架構,另外開闢一個配合歐洲時區的線上會議,專為歐洲中文學校教職員舉辦,為期五次的線上教育研討會。

  於是,獲得本組研究生鯰子、魯呼、阿彥與補教王的熱情響應(欲知真名,請洽本人),並有龍哥擔任幕後推手,組成核心小組,組內參與同學約莫十名,另請斯圖佳中文學校康其媛校長擔任歐洲中文學校數位化的諮詢顧問,並有英國倫敦中文學校聞穎校長、陳信宇教師,以及德國斯圖佳中文學校教學團隊擔任特別來賓。每次線上會議參與人數三十多名,計有歐洲中文學校的工作者,與駐德官方人員僑委會傅秘書、僑務宋委員等,以及少數來自台灣地區的華語教師。由於時區等因素,與會人多來自德國、荷蘭、英國、巴西、南非地區,均在台灣時間凌晨4:00至5:30,倫敦晚間9:00至10:30舉行,五次會議主題如下(為保護個人隱私,主講人及來賓以代號相稱,如欲曝光,亦請洽本人):

場次 歐洲時間 【議程主題】 主講人/來賓
(1)9/17【班級經營】:A(頂新基金會、泰國中文學校前教師),B(僑委會、師大特教系等助理),聞穎校長、陳信宇老師(英國倫敦中文學校)

(2)10/1【以中文考試認證機制強化學習成效公信力】:C(韓國釜山華僑小學前教師),D(台灣補教業教師、國文課輔老師)

(3)10/15【海外教學經驗實戰交流】:E(公視節目製作人、南美洲地區、紐西蘭僑校前教務主任兼教師),F(新加坡立化中學前中文教師)

(4)10/29【當歐洲中文學校遇上數位教學】:康其媛校長、沈美美副校長、郭芳安老師、許敏祝老師、劉莞爾老師(德國斯圖佳中文學校)

(5)11/6【在地經營,向外推廣】:H印尼雅加達台灣國際學校前前校長、教務主任,I慈濟大學語言教學中心行政推廣組組長

歐華五次線上會議最大的挑戰莫過於-所有台灣的參與同學需要在凌晨四時上線,並且「試圖清醒」,咖啡伴我行。尤其主持人與來賓群還要保持優雅的風範與專業的口吻,不時來點輕鬆幽默的小語錄,為線上參與者舒壓。對海外、國內雙方而言,都是一項挑戰(謝謝海外老師們的耐心與鼓勵)。

  許多校長、教師在下了班後,還要開機上線,讓自己轉換為華語mode; 而對參與的同學來說,則成為一個學以致用的平台,諸如研發主題、預備講稿、撰寫議程、線上主持、交叉提問與海外教師作互動,都是將研一、研二以來的組內課程,做一個最有效的演練,也能藉此反省自己的學習歷程,是不是有需改進與充實的部分。筆者一直認為,如果一名研究生在面對事情時,不管這個事情與自己的研究領域直接或間接相關,抱持著「啊!我早就知道。」「夠了,學到這樣就差不多了,有必要這麼誇張嗎?」就表示,這個研究生「完了」,因為他失去了最原始的研究動機-熱情。

2011年歐洲華人華文教育線上研討會的出發點,就是對僑教領域的熱情,因為有熱情,所以產生動能-執行力,於是吸引同樣有著熱情與使命感的人,投身經營。鯰子表示每次線上會議結束後,都要趕著做錄影檔,有一些老師們,因著時間等因素,無法參與,希望能快點看到錄影課程。而在第五次會議結後,更有校長、老師來信問「下一輪」的會議甚麼時候要舉辦,讓我們感到非常欣慰。

最後,再讓筆者把握所剩無幾的字數限制,七年級生絕非社會大眾口中的草莓族或是天兵天將,歐華品質,堅若磐石!(97級張鳳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