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多年來承辦僑務委員會華文網路種子師資培訓班,對於海外華文老師對數位教學的追求甚是瞭解,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營運長許巧齡表示,對於年輕的僑民或外籍人士在學習環境與工具已趨向使用電腦及網路之下,海外華文老師面臨的挑戰是數位教學環境與行為。
今年開設的三期華文網路種子師資班仍是場場爆滿,第二期還加開一班,在十四天內必須密集接受以數位科技教學的訓練,還要完成三種作業才能結業。負責執行華文網路種子師資培訓班的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數位學習規劃室的呂芳怡表示,近年來,華文網路種子師資班的授課內容不斷改變,正足以說明數位教學領域的快速改變,今年是以部落格、教學平台及PowePoint三大教學工具的教授為主;未來海外華文老師在運用數位科技教學時,可能還要再增加網路法律方面的知識,因為著作權的法律知識也是網路使用者應該注意的課題。
僑委會的華文網路種子師資班近年使用Moodle當作教學平台,讓海外華文老師可以使用當作線上教室經營,可以在該平台給學生出作業練習或是進行學習測驗,也可放上圖片或影片等學習資源,受到海外華文老師的歡迎,也覺得十分受用;尤其該平台可免費使用建置老師們的線上教室,並且可以自我學習,使用上不會太困難。至於PowerPoint則可學習製作數位教材,讓學生在學習上更有興趣。
不過,呂芳怡還是指出,海外華文老師對使用數位科技教學仍存有困難待克服,最常見到困難是海外僑校能否有相關資訊設備?以使用Moodle平台而言,必須要有一台個人電腦24小時不關機,當作學校伺服器使用,才能讓學生隨時上網進入該教學平台,進行學習、練習或測驗;此外,對於電腦資訊硬體的維修也需要較專業人士。老師們初期製作數位教材時,可能會碰上不熟悉而必須投入很多精力與時間,這些困難都是老師本身要克服之處。
許巧齡營運長則指出,美國的華文老師還面臨到要進入主流學校所需資格的問題,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2007年為邁阿密地區的華文老師開設遠距教學課程,就是為了幫助這些華文老師能進入主流學校任教;去年有40人報名,只有1人受健康因素影響而退出,其餘都完成課程,其中還包括2位來自對岸的華文老師。海外華文老師在面臨數位教學挑戰時,也要尋求教師資格的符合。(葉育婷、廖賢龍聯合訪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