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97級】教然後知不足的賢龍

  第二屆的賢龍本身是商學院畢業,曾在北美的中文學校任職過四年時間,擔任校務行政秘書兼任華語老師,也因此引發對海外中文學校發展的興趣,深感本身在這方面學識待加強,才又回到校園進修。
  台灣近年來在華語文師資培養方面相當有所成就,不過在提供實務經驗及實習環境方面顯得不夠,很多海外中文學校的狀況及要面對的教學對象、環境等情況,台灣在這方面的認知還存有很大落差。尤其海外中文學校亟需對僑校行政方面有專長的人材,台灣在這方面幾乎無可供應;海外中文學校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幫忙讓老師進修的計劃,僑委會及一些機構雖提供這些機會與管道,但還是有落差,畢竟海外中文學校老師學科背景各不相同,很多是還具備有家長身份,平常忙家務、還要備課,那有時間進修?這些都需要更細緻安排,才能讓海外中文學校老師達到進修的效果。
  在北美的海外中文學校,很多是由家長義工把學校撐起來,很多校務並未建立一套系統,許多活動都必須動員家長及老師朋友一起幫忙,這種以義工方式進行的行政,又無法完全套用學術界早有的教育行政經驗來運用。沒有一套好的師資進修計劃及一套有系統的行政規劃,海外中文學校要能進入有良好組織及教學品質極佳的水準,是必須要花上很多時間。
  當台灣的應用華語系、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紛紛成立時,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能再成立僑教與海外華人組,不但更聚焦在海外中文學校,也更擴及到關懷海外華人社會,這就是吸引人想來繼續進修的主因,也期盼在這裏可學習到真正能為海外華人在教育、文化、社會各層面有所助益的學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