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一時的,愛國是永久的—
伍世文將軍2002年卸下國防部長公職之後,2005年7月當選為華僑協會總會理事長,率領全球近二十個海外分會繼續為華僑們服務,面對海外僑社一度的流失,伍世文理事長積級奔走而挽回不少僑社的心。
伍理事長表示,過去海外曾有部份僑社對台灣產生疏離感,他與全體理監事及各海外分會努力挽回僑社對台灣的向心力,他告訴海外僑胞們:不要因民主政治的政黨輪替而有所疏離,長遠下去都會有政黨輪替的情形,但部份僑社如果因失望而疏離台灣,甚至易幟的話,日後要再換回來就很難了,所幸經過挽回,目前海外僑社情況還算不錯。華僑協會總會就是要幫助政府拉住僑胞的心,讓僑社支持台灣。
面對海外僑社事務很多的挑戰,伍理事長堅定表示會持續向政府反映僑胞心聲,他舉例:以往很多僑教的中、小學,都採用台灣課本,並且讓華僑子弟回台灣就讀大學;但過去一段時間,海外僑教的教材供應出現變化,提供數量不夠且內容也不適用,半年前有日本中華學校前來訪問時,便提及該校已有很多大陸的子弟也進入該校就讀,但課本內容並不適合學生們。
訪談當天正好是僑務會議的舉行,伍理事長回辦公室處理公文後,又要趕往會場開會,他便提到政府先前醞釀要把僑務委員會併入外交部,由外交部統一僑務事權,其理由是基於政府部門的瘦身。但就僑社觀點,僑務委員會不僅具有象徵意義,在實務運作方面有具有很大貢獻;僑務事宜可以由外交部外館統一事權,但在國內還是應該要有獨立的僑務委員會。
在海外僑務競爭方面,對岸雖無僑務單位,僅有歸僑事務機構,不過學習速度很快,何者是正統僑務會考驗僑務領導人的智慧,伍理事長舉出他兩週前前往巴拿馬參加六國懇親會,當地僑胞說早期過去的僑胞已有三代,目前還不十萬人,台灣過去者約一千人,但對岸近年過去者已超過十萬人,這對當地僑社產生很大的變化。
同樣兩岸在中文字正、簡體字的分別,伍理事長認為雖僅有港、澳、台使用正體字,即使隨著港、澳政治局勢變化,他還是對正體字有信心,並且呼籲對岸應該讓每個人的姓式恢復成正體字,才不會造成姓氏的字與一些字的簡體化後而變得很奇怪。
海外僑社這些種種變化都影響未來僑胞支持台灣的力量,所以面對這些挑戰就得全力以赴,隨著海外分會陸續成立,華僑協會總會將繼續扮演協助政府服務僑胞的工作。(鄭月雲、葉育婷、廖賢龍聯合訪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