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焦點人物獨家訪談】CBEST一次過關的賴虹瑾



  賴虹瑾,一位台師大應用華語文學系二年級的學生,可以一次考過美國CBEST(California Basic Educational Skills Test),真是人佩服!美國AP中文掀起另一波華文熱的時候,許多華文老師是看得到卻吃不到,關鍵就是必須有美國教師執照,其中一個很大的困難是考執照過程中,英文作文無法順利通過,但她做到了。

  問起賴虹瑾到底應該看什麼書?看書要看那些重點?用什麼方法?才能好好準備考試並一舉過關。她想半天才說:「真得不知道。」因為她的英文在國中便開始奠基了,小學一年級從香港到台灣後,國中開始便請了一對一的英文外籍家教開始教學,一直到高三為止,家教雖有過小班制的教學,也未影響到她的學習。她說當時家教老師常常是一週一作文方式讓她練習英文寫作,從一張紙「滿江紅」地被批改到「天天天藍」,已經見到她的英文寫作功力。

  「英文寫作不能用中文思考去翻譯!」是賴虹瑾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如果以中文想法去建構英文句子往往會出現錯誤,也不是對方要求的標準;她的方法是盡其所能去背英文句型,然後進行字詞替換的練習,這樣在英文寫作時,就知道可以用那個句型來寫,然後依內容進行字詞替換即可。至於字詞要如何替換才對,她開出的第二帖藥方是仔細聆聽,聆聽電台或電影的時候,要注意人家使用的字眼;尤其是看英文電影,看中文字幕時,也要仔細聽英文是用什麼字詞,如果跟自己想用的字詞不一樣,就需要去瞭解正確用法,熟悉人家常用的字詞,這樣也才能做到自我糾正。如果要準備用在CBEST考試的字詞,則不需要準備太難的字,2007年暑假由美國專程來台訓練考CBEST的老師就說:「No big words.」只要能表達出來自己意思的字就夠了。

  如果真說要考試技巧的練習,賴虹瑾誠懇地說出第三步:把英文作文分為五段式來處理,第一段是起頭,第二到第四的三段分別是支持你想法的三個理由或因素,第五段就是結尾,這種五段式的寫作幾乎適用各種考題。以2007年8月那次的CBEST考試為例,考題意思是美國的學期比歐洲、亞洲的時間為短,是否應該要延長每學期時間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果效?她在第一段就寫出贊成的三個理由,然後第二至第四段就分別說明這三個理由,第五段再總結就完成一篇作文了。所以,平常應該要練習拿到各種題目就分成三個子項,這樣參加真正考試時,自然會馬上想到要如何分出中間的三段題綱,再加上頭尾段落就可以動筆寫了。

  用五段式寫作可算是傳統寫作格式的一種,來台輔導考試的老師曾表示,美國那邊閱卷老師都屬於年紀教長的德高望重型,所以寫作格式還是保守點比較討好。看起來有點簡單的分段練習法,賴虹瑾卻說要寫出第一段是最難的,要能把握到整篇文章的菁華就是要在第一段展現出來,但這就無章法可練,只能多看報章雜誌的表達方式;至於題目的準備,要常關心加州當地的新聞,尤其是關於教育議題,這樣才能掌握到可能的出題方向。

  CBEST的英文寫作通常是有兩題,一題是跟個人經驗有關的論述,2007年8月那次的題目是如何解決跟朋友的衝突,另外一題就是議論性題目;CBEST整個考試時間是四小時,要考三科,英文作文還包括兩題,她先花了兩個小時把另外兩科的題目做完,然後再用一個小時寫完作文,距離交卷竟然還有一小時,就不難看出她的實力了。
  2007年8月那次有50人一起出去參加考試,只有她一人是一次通過三科而完成CBEST的考試。在美國有不少華人也想參加這類考試,包括不少已經在美國居住十餘年的華人,並且有過在美國當地公司上班的白領工作者,都無法一次考過寫作這關,可見要通過CBEST,英文寫作是必須克服的最大難關。(廖賢龍訪談)

p.s.關於CBEST簡介,請點閱「華語文教學資源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