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講人:孫瑞穗博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都市規劃系博士)
題目:女性主義研究方法與華人研究
時間:2008年12月12日(海外華人研究方法課程)
演講內容摘要:
1.當一位研究生,首先要體認Critical thinking的重要性,這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而後才能ask a good question。
2.good questions的種類:
「How」:是許多假設的累積,而後提出問題及步驟,進而從〝現象〞找出meaningful。
「Why」:一個好的研究一定會牽涉到「為什麼」。
3.從「問題question」中培養「問題意識problematic」,可試著從閱讀中還原或掌握作者的問題意識,進 而產生自己的、有意義的問題意識。
4.女性主義研究倫理:性別研究總是「study and research down」,研究「弱勢者」不只是交作業,你 還必須思考為何你要做這樣的研究?對於被你研究的人有何意義?你應該如何避免讓被你研究的「弱勢者」被你剝削,或者更積極地,你要如何「回饋」?「為她們培力」?甚至,直接或間接,讓你的研究可以「幫助她們解除被壓迫的情境」? 等等。
5.女性主義研究方法種類:
Qualitative VS Quantitative 質化研究 vs 量化研究
歷史檔案學(historical archiving method)口述史,及其歷史與資料解碼
符號互動詮釋學(symbolic exchange and interpretative approach)
社會或社區組織動力學(social grouping and organization)
質化的立基式理論(grounded theory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個案研究(case study):行動者(agent)與性別社會結構(structure)的關係
田野訪談(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訪談資料的解碼(decoding),如何驗證假說 (hypothesis)如何建立新的假說(thesis)
比較研究(comparative studies on gender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social context or cultural settings):須培養自己有不由自主比較的習慣。
心得分享:
首先要感恩楊老師在生日當天安排了這一場演講,孫老師的這場演講對我而言,彷彿是寒冬中的暖陽般,帶給我一場新視野的洗禮。
「研究生」該如何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研究生」呢?一開始的「問題引導」即是入門的第一堂課,「如何問問題?」、「如何問出好的問題?」,在在都有技巧;如何在短時間內看懂別人的文獻?進而從「問題question」中培養「問題意識problematic」,孫老師建議可試著從閱讀中還原或掌握作者的問題意識,進 而產生自己的、有意義的問題意識;短短的兩個小時中,一個又一個的新觀念進入我的思想,甚至將女性主義與華人研究結合,忽然間,腦子裡好像也有了些「想法」,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些尚未成形的「想法」,也能幻化為有意義、有價值的一篇研究。最後祝楊老師生日快樂!(孝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