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堅持教育為本】台師大國語教學中心主任周中天


  台灣的華語中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在全球瘋華語之際,中國大陸的外國學習者以倍數成長,來台學華語的人數呈現停滯現象,問題發生在哪裏?外國人要學Chinese還是Huayu,意識型態不同就會完全產生不同的印象,由此看出,政府與學校須有何態度來支持台灣的華語文教學領域。周中天主任面對全球華語熱的態度是「戒慎恐懼」,因為他知道全球需要更多的華語老師,但供給來源並不限於台灣,台灣華語老師呈現供給過多情形,則是政府未重視這項教育事業需要投資且長期經營。
  台師大國語教學中心每年以三個月一期招生外國人學習華語文,每期1600名幾乎是每期都額滿,近年還擴及到每年有二、三十個短期語言團的訓練,甚至還要到海外去訓練師資;台師大國語教學中心的規模在全球華語文教學機構名列前茅,周中天主任認為,這個規模是台師大國語教學中心1956年成立以來,所有主任、教師、行政人員及學生累積出來的成果,因為台師大國語教學中心鮮少對外登廣告招生,卻能有這樣成績。有一天突然想到這個問題:學生從那得知要來台師大學華語?後來詢問之下,多數學生都是在國外口耳相傳得知到台灣學華語要到台師大,這種口碑建立不是短期宣傳即可爆紅而得。
  周中天主任進一步闡述,也因為有先期各中心主任及師生等人共同累積的成果,現在每期1600名學生的規模讓台師大佔到優勢,台師大位置的便利性讓學生不僅方便到校,學校附近的夜市更是能讓學生體驗台灣社會的風土人情;在教學方面,因為學生人數達到經濟規模,使得台師大國語教學中心的成本可以降低,一個班級可以只容納8名學生,此外,更可以讓學生依程度進行分班,老師教學就能更精確掌握到學生程度及所需內容。台師大還具有的優勢也是因為學生多,有60多國的學生在此學習,於是可以採取依同程度的混合編班,學生的同學可能來自世界各國,不但必須以講中文進行溝通,也可以結交到各國朋友;台師大也全力支援國語教學中心,讓該中心學生可以使用學校的圖書館、健康中心等設施,很快連學校宿舍都可以提供給國語教學中心學生。
  反觀台灣目前已成立三十多所的華語中心,規模夠的學生人數可能5、6百人,少的僅數十人,周中天主任表示,他也瞭解其它的華語中心狀況,所有的華語中心主任及教師都很努力經營,這樣的結果有點是非戰之罪,因為從大環境來看,台灣政策並未重視這領域,其次是部份學校未以教育事業看待華語中心。
  當全球興起華語熱時,中國大陸的外國華語學習人數是倍數成長,台灣則是幾近停滯,表面條件是因為中國大陸的物價水準比台灣低,但更重要的影響是「印象」,外國人一想到要學華語文就會想到去中國大陸,即使台灣有正統的中國字體及保存良好而完善的中華文化,但外國人的印象就是中國大陸是正統。台灣政府的意識型態也間接助長這種印象的擴散,舉例來說,美國及澳洲也推動英文學習市場,但用的是English,並不會再創一種語詞來突顯該國的語文,但看到台灣自豪的全球華文網,該網名是什麼?如果你想到是Chinese就錯了,因為用的是「Huayu」,這種語言的表達就足以困惑包括中文為母語者,何況是外國人。
  所有華語中心都面臨的困境是學生入境簽證問題很大,政府不思解決方式而以維護國家安全為重,限制外國學習者進入台灣的便利性,政府相關機關往往以防止非法活動為名,以消極態度處理學生簽證的問題,最好的學生簽證是只給90天期,並且是單次性,如果在海外申請時,海外代表處的官員可以依自由心證方式決定是否給予簽證,同樣在台灣要進行加簽時,官員也以自由心證方式決定是否給予加簽;因為學生必須先處理住宿等生活問題,往往會提前抵達台灣,於是發生還未期末考,學生辦理加簽時,如果未得到加簽,就必須在三個月期滿時離境,往往連住房都來不及處理,造成違約而被沒收住房押金,有點落荒而逃的感覺。政府要防止學生藉學習華語文而入境非法打工,或是從事其它非法活動,這一點是國民都會有的共識,但是如何權衡政策輕重,以及是否有更積極作為來解決這個帶給課華語中心的困擾,就非華語中心能處理的問題。
  談到「中心」、「營運」,周中天主任一直秉持國語教學中心是教育單位而非營利單位,教育單位的目標是辦好教育而非以利潤為導向,出發點不能想到利潤,台師大國語教學中心五十年來的品牌建立,就是未從利潤著眼,一直就是以教學品質放第一位,才能累積出今天的規模與成就,真要講賺錢,學校就大可賣地給地產開發商,可能賺的利潤遠超過國語教學中心累積多年的成果。因此,各學校應該以教育事業需要多年投資與經營才能見到成果的心態,去支持各華語中心的建置與營運,一個華語中心需要的經費及教室空間等非常大;各學校應該思考的是在未來十年該如何投資、扶持華語中心的營運,而非急著訂出未來十年華語中心的營運目標。(廖賢龍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