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班學生對學習華語文意願多半不高,如何提高其學習意願,讓學習華語文成為有意義的事情,並且讓學生日後可以自學方式繼續下去?這就必須啟發學生對學習華語文的興趣,並且軆認到學習華語文的實用性。
聖荷西中文學校創設已有40年歷史,多年來都是租用當地高中作為教室。上課時段分為兩段,每週六上午8:30~10:20為幼兒班到五年級,10:40~12:30為六年級到十二年級。近年來,由於台灣移民數量減少,使得學校也趨於小型化。直到幾年前,學校都還維持有1000名以上學生,但目前已減少至約600人左右,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數量明顯減少,例如,十年級學生可以分兩班,一班20人,但二年級學生只有一班,13名學生。此外,學生來源也出現變化,六年級以上學生的家長幾乎都來自於台灣,二年級學生家長則是來自台灣、中國及二代以後華裔者各約三分之一。
除了教授正體字外,目前該校六年級開始加入漢語拼音及簡體字的教材,主要是考量到學生高中畢業以後學習華語的銜接性,例如,大學用書採用簡體字者增多。另外,中國大陸的僑校競爭也是另一個考量因素。教材取得不易及無法針對海外需要編製教材是教學的一大困擾,台灣雖陸續推出一些教材,但教材難易度及內容多半未能符合美國當地學習者的程度及需要。
多半情形是,學生的學習意願並不隨著年齡而增加。十年級學生來上中文,主要是因為可以在中文學校見到同學才來,所以,如何提高高班學生學習華語的動機是華語老師的一大挑戰。如果能有效的引導學生了解,學習華語文對課業的效益(如,參加AP中文考試),對未來工作的幫助(多一項語文技能),或是以自己的族裔文化為榮,都是可行的方向。一旦學生能自覺到學習華語的重要性,日後多半還會以自學方式繼續學習,這就達到了老師的教學目的。
美國主流學校開始開設AP中文課程,這對擴大學習中文人口有很大的效益。中文學校的教學法也採用5C的思維,以對話式的教材為主,強調實用性。除了聽、說、讀、寫外,也將中文打字列入訓練,要求學生能以電腦打字輸入中文。主流學校開設AP中文是否影響到中文學校的學生人數,目前因為實施時間尚短,還看不出來實際影響面。
目前,該校也有爲沒有華語背景的學生開設的CSL班,捨注音符號而直接教漢語拼音。CSL學生的華語文程度差異很大,教學必須很有彈性。聖荷西中文學校網站:http://sjcsnet.org/(廖賢龍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