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東西岸兩邊的中文學校差異?位在美國東部波士頓的葉金惠老師認為,美國東西兩岸的中文學校存在不同風格,美國西岸有華語文的電視及報紙等資源,提供不錯的華語文環境,此外,還有安親班可以教授華語文,學生來源也比較多。反觀美國東岸的中文學校,沒有豐富的華語文環境資源,家長及學生也比較個人自由風格,不會一定要積極學華語文。
比較特別的變化是該校在三年前左右出現較多的非華裔學生,主要是來自領養家庭的中國小孩,這種現象使得該校必須要開設CSL(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班來因應,不過在沒有足夠學生之下,如果要延續CSL班就必須要進行併班,對於CSL班的教學計劃也會有所不同,從教材到教法都有所不同,對沒有經驗的老師是一項負擔。不過,該校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程度很高,該校有108名學生來自約70個家庭,其中一半的家長都曾參與過中文學校工作,即使是白人家長也會為CSL班付出,就曾經有位CSL班的白人家長本身也會些中文,往往在課後的社團活動幫忙輔導CSL班學生,增進學生的中文程度。
如果CSL班不能自行一個系統延續,採取併班方式處理,對學校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因為非華裔與華裔學生的華語文程度落差還是很大,語感及詞彙都有很大差距,華裔學生如果在家中有華語文環境,對華語文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即使是桌上的中文報紙護雜誌,餅乾盒上的中文字,小孩就算是看不懂,或者是聽不懂父母說的中文,但進入中文學校後就可以很快熟悉中文字及語音聲調,這種潛在無形的語言學習環境,不是非華裔學生能培養出來的語感。
葉金惠老師認為,首先是要求不要太高,造成學生有壓力而排斥學習華語文,她雖然要求學生學字詞或成語,但著重在實際運用方面,一年只教30個成語,但學生能瞭解其意義並知道在那種場合用這些成語;此外,對於CSL班學生就是要多加輔導,葉金惠老師就花了些時間輔導一位非華裔學生參加演講比賽,獲得第一名,給予學生很大的信心繼續學習。麻州中部中文學校:http://www.cmcls.org/(廖賢龍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