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1960年在泉州建立,是國家僑教體系之一,這些學校自成立伊始,便將幫助海外華僑青年學生繼承祖國歷史傳統、弘揚中華文化作為辦學宗旨和重要任務,納入學校教學內容之中,當今,華僑大學仍是海外華文教育的主體與基地之一。
為協調各級、各類從事海外華文教育的單位和機構與海外僑社、僑校展開教育交流與合作,中國政府在2004年成立華文教育基金會,主要靠募集資基金開展各項運作。世界各地大多數新老僑校或多或少得到該基金會或中國有關教育機構的支持,如提供教材、培訓教師、組織各種徵文、比賽、演出、尋根之旅夏令營等大型活動,以及對海外僑校發牌頒證。儘管這些幫助是臨時性、間接性、啟動性或鼓勵性,在規模和層次上遠不如對外漢語教學,仍對對世界各地華校有著協助、引導和激勵作用。更重要的是基金會對僑校的鞤助,大多都通過所在地的僑社進行,從而促使僑教與僑社得以梗緊密地結合。
中國的海外華僑華人約有4000多萬人,這一龐大群體基本都在不同程度上繼承並掌握中文;保守估計,海外各類僑校數量不少於5000所,固定教師達20000餘名,近十餘年以來,歐、美、澳洲新移民舉辦的中文學校如雨後春筍,初步估計至少有3000所。
海外華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 OCLCE)如何定義?一.辦學主體,主要指華僑華人在居住國興辦之教育,或許稱為華教教育、華人教育;二.教育對象,主要為海外華僑華人子女;三.教學內容,泛指使用中文進行的教育教學,科目不限於語言文字,往往包括其它人文、自然科學的課程,以及道德、法律、民族宗教的教育;四.強調教育的社會功能,將掌握華文視為學習、繼承與發揚中華文化傳統之途徑,內容可以涉及社會、學科、文化等各個領域。中國華僑大學在大學生中,就有數千名來自中國境外,他們廣泛就學於人文、科學、工程等各學科,對這類學生的教育,華僑大學也將其歸於華文教育。
華文教育的根本任務為何?丘進校長贊同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副院長陳旋波博士的說法為:對華僑華人進行中國語言文化教育,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具體而言,有幾個方面:1.塑造華僑華裔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質;2.維繫華僑華人與祖籍國情誼的紐帶作用;3.促進華僑華人所在國與中國友好關係;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其中,以中文教育來塑造華僑華裔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質,維繫華僑華人與祖籍國情誼的紐帶作用是海外華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華文教育是基於海外華僑華人民族文化認同的需要。
近十餘年來的一個現象:中國社會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帶動了對外漢語教學超常、跨越式大發展,但海外華文教育並沒有急劇增長,換言之,老的僑校數量未見明顯增加(印尼等國家近年華校屬於恢復性增長),當然,歐、美、澳等新移民集中的地區,周末式(課餘式)新型中文學校辦了很多,這也正是此類學校社會穩定性的直接體現。無論是老僑校還是新僑校,絕大多數都是依靠華社或學校自身力量辦學和發展,因此這類學校也長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如資金匱乏、辦學條件差、師資水平低、教材嚴重不足、必備的教具與書籍奇缺,學科難以整合和提高。多數國家中的僑校得不到當地政府的任何支持,甚至在某些國家還受到限制。
在中國教育部的學科分類表上,對外漢語教學屬於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但教育部一直沒把華文教育歸入任何一學科,儘管語言文化教育在其中占有重要成分,但遠不是它全部內容。除此之外,在宗旨、任務、目標、主管部門的行政歸屬和體制架構等方面,兩者都有許多重大區別。
海外華文教育是國家僑務工作和對外工作的重要領域,以辦學和教育為載體,在凝聚僑心、發揮僑力,為實現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方面,在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方面,在開展民間外交、傳播中華文化、擴大中外人民友好交往方面,海外華文教育都發揮著獨特重要作用。
其次,華文教育之所以很難從科學角度去進行分類,因為是跨學科的,如果要將其進行科學歸類,既包含中國語言文學,也包括法學、歷史學、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外交學、民族學等學科。而華文教育工作者不僅僅是教師和學者,還包括大量在這領域中從業並終身奉獻的海內外各界人士。對於華文教育的國內主管部門和教育機構而言,要把華文教育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社會功能放在首位,不必在意其學科性、學術性和理論性;國內承擔華文教育任務的學校則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對海外僑校的緊迫需求上,尤其重視師資培訓、具有國別特點的教材編寫,為這些學校提供更多的普通話工具書和經典的讀物,以及最基本的教學設備,把有限的資金投到海外僑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改善。
中國國家漢辦及其主管部門、機構和學校能夠更加注意將海外華文教育及僑校建設納入其工作範圍,將外國主流社會的關係和僑社、僑校的發展結合起來,將對外語言教育和民族文化承傳結合起來,將外國成人教育和華裔青少年培育結合起來,將理論和學術研究與僑校教學、教材、教法等結合起來,將對海外華文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動作用。(王琳、周俐君、廖賢龍現場記錄)
~摘自98.11.2海外華外教育論壇發表
〈試析對外漢語教學與海外華文教育之異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