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右為陳娟娟老師 (照片提供:思怡)
第一眼看到娟娟老師的時候,覺得她好年輕,長長的頭髮紮成了馬尾,面帶笑容地迎向我。這位來自中國大陸的華文老師,之前在廈門幼兒園教書,後來認識了在菲律賓經商的先生(菲律賓華人),就嫁到菲律賓了。第一次來台參加師資研習班的娟娟老師覺得台灣給她一種很親切的感覺,也許是大家都說閩南話,讓她感覺像是回到了故鄉。
娟娟老師任教的基中書院是一所基督教會辦的學校,就像其他華校一樣,屬私立學校,提供幼兒和小學教育。該校的學生中有三分之一是菲律賓裔,還有一些是到菲律賓來學習華、英語的韓裔學生,有華裔血統的學生占三分之二。這些菲裔學生的家長送孩子到華校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華人在菲律賓的經濟地位高,掌握華語文或有助於往後的發展;二是因為學校離家近。據娟娟老師透露,這些非華裔學生有增加的趨勢。當被問及非華裔學生來華社籌資創辦的學校就學是否會影響華裔生的權利,娟娟老師認為這樣的情況並不明顯,畢竟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為華裔。
該校學生人數約三百人(每班學生人數約三十人),華文老師共十位(幼兒園三位、小學七位)。除了娟娟老師,還有另一位從廈門的老師任教於基中書院,其他八位老師均為當地土生土長的華文老師。有豐富幼教經驗的娟娟老師很快就能投入教小學一、二年級華文的工作。但她發現學生不愛講華語,只願意用英語和泰加祿語表達自己,無法將課堂中所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除了華文科,其他科目都以英語和菲律賓語進行教學,華文課每天僅占一個半小時的課時,因此,華語文對華裔和非華裔學生而言,就像外語一樣難學。很多當地的華文老師為了達到讓學生理解的目的,只好用閩南語、菲語和英語講解,而她則是以華語教華語的方式進行教學。
目前基中書院使用的華文課本是菲律賓華教中心請大陸學者編寫的《菲律賓華語課本》,老師們簡繁體都教,但以識繁寫簡的目標進行。據娟娟老師的觀察,有不少的華校已改用簡體字進行教學。最近,基中書院也向僑委會申請獲得僑委會所編的《生活華語》教材,往後或許會使用這套教材。
談及菲律賓華文教育的問題,她無奈地表示,菲律賓的語言環境不利於學習華語文,學生學習興趣低落是目前菲律賓華文教育所面臨的最大問題。為了引起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她會找一些兒歌當輔助的教材,有時也會讓學生玩遊戲。此外,她也常到僑委會設置的全球華文網尋找合適的教材,也會將教學中碰到的問題反映出來,請專家解答(娟娟老師在全球華文網上還有一個專屬的部落格呢,說不定你能在那裡找到她!)。她認為菲律賓華文教育在數位教學方面發展得比較慢,多媒體設備不完善,多數老師們也沒有使用電腦進行教學的習慣,建議僑委會能夠在數位教學方面協助菲華文
談及當地師資培訓情況,娟娟老師表示當地華文老師多數沒有受過專業教師培訓。中正學院這一兩年開始辦師資培班,在那之前並沒有師資養成班。現在菲華教育界開始與中國大陸幾所大學合作,讓中四畢業的優秀生拿獎學金到大陸升學,條件是回國後必須當五年的華文老師。此外,當地富商陳永栽每年都會資助菲華文老師到中國大陸參加短期(幾週)師資培訓,老師們只需付很低的費用就能前往受訓。
有關教師福利方面,娟娟老師表示菲華老師的福利不怎麼樣,一般華文老師的月薪是一萬七千菲幣(約台幣一萬一千三百元),扣除了應繳的稅只剩下一萬四千菲幣。有些學校允許老師兼職,老師們就會和其他學校簽約,領兩份薪水。有些老師則是以擔任家教老師的方式增加收入。有的學校的資金比較雄厚,老師的薪金也會比較高,全菲華校在教師福利上並沒有統一的辦理原則。
儘管面對華文教育的困境,作為一為教育工作者,娟娟老師還是希望在自己的盡心教導下,學生能夠將所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她的盡心和愛心能夠讓學生改變對華語文的看法,衷心祝福娟娟老師在菲律賓的教學和生活一切順利。(尤思怡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