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教會的老師不會走】教會傳道兼培文小學老師查菊珍


  
  教會的傳道人當起了華文老師是意想不到的轉變,培文及福民小學的華文老師會由教會教友接手,主要是村民們認為,教會的老師不會走。

  從緬甸到泰國並取得公民身份的查菊珍老師跟丈夫原本是教會傳道人,受到新加坡差會資助到泰北進行拓荒教會的工作,1996年到回賀村的時候,查菊珍老師受到感動,決定留下來教華文,並且還繼續擔任教會傳道;山下的八卡村培民小學校董及校長到回賀村作客時,竟然看到有華文學校的老師,所以積極邀請查老師去教書,因為原本的年輕華文老師教學4年後,還是必須為自己前途著想,到外地去發展,查老師熬不過熱情邀約,也就答應而且兩地奔波。要為兩所小學找華文教師,查老師想到的是自己教會的教友,有些教友在經濟狀況較好之下,願意投入教育行列,於是兩所學校的老師多數都是教會教友擔任。

  不過,新加坡差會的主導人是紐西蘭人,對於教會拓荒有「異象」,但對於華文教育並沒有負擔,所以並不給予支持,查老師認為,只要不禁止他們教授華文就可以,其它就交由天父吧!目前兩所華文小學的老師每個月薪資是3000泰銖,完全來自於向學生收的學費,但這種薪資在當地要生活還是很辛苦,所以,教會就提供學校老師的生活負擔,老師們住在一起,食宿由教會供應,每月領的3000泰銖就成為老師的其它費用支出。

  回賀村在山上、八卡村在山下,回賀村80多戶住戶、八卡村200多戶,回賀村的村民生計就靠一年的莊稼,經濟狀況當然不如外面,兩所學校的學費是一學期5個月,每位學生從1000泰銖起跳,升一個年級的學費就加100泰銖,所以,幼稚園學生是每學期1000泰銖,小六學生每學期學費就是1600泰銖。老師們的收入就是該班學生的學費,因為越低年級的學生人數越多,高年級人數就很少,所以,平均算起來的每位老師每個月薪資約3000元;學校沒什麼開銷支出,付點水電費之外,就是每學期開課前,買些掃帚等清潔用品。教材主要仰賴僑委會供應華語課本,數學教材就影印許多年前國立編譯館版本的內容給學生使用,英文教材也是採影印方式,應用文就買當地書局的版本。原本回賀村的福民小學教室毀壞,2008年靠臺灣的一個獅子會捐獻蓋起來,並且支持學生一年的學費,目前是採一年一年支持學費方式。

  兩所小學的學生從幼稚園到小學六年級都有,上課時間是每週一到週五的晚上六點到八點及週六上午的九點到十一點,培文小學目前有4位老師及85位學生,福民小學有3位學生及70多位學生;由於中學生必須到單趟車程40分鐘以外的地方,才能有華文中學部。所以村民拜託查老師開辦中學。查老師感到為難,一方面是師資問題,目前華文老師本身的學歷也不高,要再教中學會有困難;一面是沒有經費蓋教室。培文小學僅有4間教室,雖然村內有地卻沒經費,所以勉強開設一個中學班,學生是在涼亭內上課。

  培文小學有4間教室、4位老師,卻有7個班級,外面的涼亭還有一班中學生。因為學生採依程度分班混齡上課,所以在一間教室內,以桌椅的空間分隔出兩個年級,老師第一個小時先教其中一個年級,另一個年級學生就寫老師指定的作業,第二個小時再互換。因為是依程度分班,所以每班的學生年齡也有不小差別,小四及小五的學生年齡從12歲到19歲,小一學生年齡更出現7歲到14歲;中高年級一班約10位學生,幼稚園一班就有30幾位,老師光是要班級經營就是一大挑戰。

  查老師表示,學生會來學華語還是受到家長的要求,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老師教得很辛苦,她們更是如此,雖然參加研習學過很多教學法,但坦白說在有限時間內,要同時教兩個年級,每個年級又是混齡教學,往往是有很多想法卻無法落實執行,但還是要找適當活動讓學生有機會練習。雖然僅是一天上兩小時的課程,但還是規畫四個科目:華語、應用文、英文及數學,除英文之外,都是用華語授課,英文、數學、應用文各一天,華語有兩天,應用文是教學生寫信等內容。

  孩子們對臺灣及中國的印象就是那個繁體字的國家及那個簡體字國家,對兩地都沒具體印象,中學生在泰國學校學簡體字,回到華文學校就挑戰老師,使得老師必須自行學習簡體字來面對學生的問題,不過仍是告訴學生應該要「識繁書簡」,否則習慣簡體字之後,很多繁體字就不認識了,反過來則不會。華人子弟在那邊還是過著華人習俗的節慶,所以對中華傳統節慶的儀式都知道,也保留著。

  培民小學也像是一個中繼點,八卡村雖是位處市郊,畢竟附近有泰國初中及高中,所以山上的學生還是會下來到八卡村,所以,學生往往是到八卡村跟老師們一起住宿,並且跟著學華語。這兩村也是阿卡人(Akha)較多聚居之處,所以學校的學生也至少有二分之一是阿卡人。雖然八卡村附近很多泰國人的村落,可以招收更多的泰國學生學華語,挹注學校的財政收入;查老師說很可惜的是她們沒有這方面的宣傳人才,也沒有經費去宣傳,更不知道要怎麼作?連對外募款都不知道要如何進行,在那邊也沒有網路可用,唯一的電腦是用來出考卷才使用,所以她唯一知道的是信靠上帝的安排。

  擔任教會傳道的職務會影響到教學嗎?這兩所小學的老師絕大多數是教會教友,但在教學中都是依科目的課程內容教學,並沒有置入宗教意識,因為傳遞中華文化及投身教育是這些老師們的另一個使命;只有鼓勵學生們在週日去教會參加主日學,在那邊再給予基督教教義的教導。因此,查菊珍老師也希望能有臺灣的短宣隊去到當地,帶給這些孩童聖經班等等華語文的基督教活動,或是為這兩所學校及村莊代禱。(廖賢龍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