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海外華人的同化力量】生命影響的不只是生命還有文化 泰北女傳道李萍秀




生活在海外,往往想到的是會被當地人同化,但有群百餘位的華人傳道者在泰北生活在少數民族村,帶進的不僅是生命影響生命的啟發,還引入了中華文化的同化力量。

泰北地區有很多少數民族村,泰國人對於這些少數民族仍有歧視的現象,以泰國基督教總會為主,約有百餘位華人傳道者走進這些村莊,進行教會拓荒行動,期盼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實際生活,引領少數民族村民信仰基督教;但其中有不少華人傳道更在這些村莊內,建立華文小學,進而產生的變化是中華文化進入村內,影響少數民族跟著中華文化的節慶習俗過節慶;甚至開始學習雲南話等中國方言,以便跟這些華人溝通,同化的現象在此似乎主客易位。

  李萍秀傳道表示,她所居住的滿樂福村有二百餘戶,華人家庭不到十戶,早期華人進入這村莊,不會講少數民族語言,反而是這些村民要學雲南話跟這些華人溝通,今天,她也還是不會講少數民族語言,跟村民溝通是用華語或雲南話。在這村莊內,當華人子女過年從外地回家時,華人會買蛋糕將喜氣分享村民,漸漸形成村民有子女回到村莊探親時,也會買蛋糕請大家吃。在村莊內,少數民族跟著華人過農曆新年、中秋節等節慶,過新年時,少數民族也學著跟華人一樣,殺豬請客過新年。

  雖然生活在村子裏,華人家庭並不多,這些華人傳道者每兩個月有同工聚會,在一起彼此分享各種經驗,平日也會前往別的村子跟華人家庭有互動關係,他們還是保持著跟華人社會的聯繫。當泰國人對這些少數民族存有歧視的時候,這批華人傳道者進入少數民族村,帶給他們心靈的慰藉,幫助這些少數民族,所做的僅是依靠生命影響生命的方法。

  李萍秀夫妻在村子裡的華文學校,會教所有學生有關聖經的內容,一年舉辦2-3次福音營會,有時是一整天營會活動,有時是三天兩夜的活動,每週六還舉行福音團契;藉由這些模式讓少數民族子女及家庭接觸華文與基督教。教會營會的資源還是靠教會本身,因為該村位處偏遠地區,也沒有先進的科技或網路可以宣傳,外界很難一窺當地狀況而給予支持。目前僅有過來自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一些教會的幫助,能夠舉行教會營會的活動。臺灣方面則受到伊甸基金會的資助,主要是滿樂福村有個戒毒所,戒毒所總幹事跟臺灣伊甸基金會有往來,所以得到伊甸基金會的幫忙,除此之外就完全靠教會本身的努力。

  泰國基督教總會體制是先要有佈道所,達到30位教友才能在當地成立教會,全泰國分為19區,每個區又有數十個到上百個教會,泰北有不少教會就是屬於同一體制,但分屬不同區會,其中有上百位的華人傳道者,前往拓荒的是少數民族村。李萍秀跟其夫婿都是傳道人,進入這些少數民族村為著是教會福音工作,卻意外見到的是中華文化的同化力量。(廖賢龍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