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為吳惠珍校長
照片提供:俐君
自1997年起接任維吉尼亞州羅城中文學校的校長吳惠珍,在在羅城執教已近15年。自創始人1983年在維吉尼亞州地處偏遠的羅城設立中文學校以來,便始終為羅城唯一一間中文學校,吳校長常說:「我們羅城中文學校,真的就是方圓百里,只此一家。」該校以小而美的規模提供當地為數不多的華人居民子女或其他族裔學生學習華語的教育環境。
吳惠珍校長在談到學校的人數增減時頗有感慨。羅城的華人大多是工程師,當地有華人工廠或公司駐於羅城內,學生數最多時曾達到60人以上。但自從2008年末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剛地區的華人工廠、小公司、大企業皆受到影響,大幅減少調派進駐羅城的資金及人員,大量華人員工返回亞洲,因此規模精緻的羅城中文學校亦受此衝擊,學生一度曾僅有40人。提到現在的學生人數,吳校長略帶欣慰地說:「現在好一點了,生源比金融風暴時穩定很多。」
羅城因華人居民較少,因此學生來源不限於家長說中文的華人子弟,還有家長不說或不會說中文的小孩,如受白人收養的華人小孩、異族通婚的華裔小孩、白人小孩、黑人小孩,以及家長雖是華人,但已經不說中文的華裔小孩。整體來看,近兩年家長說中文或家長不說中文的學生背景比例各半。此為羅城中文學校一大特色。
正由於羅城中文學校族裔多元,許多小孩的家長在家並不說中文,因此回到家就沒有中文環境,吳校長接任後,將數位資訊的知識帶進中文學校,鼓勵學生回到家使用數位工具完成作業,延長學生在中文環境中的時間,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中華文化不瞭解或接觸不身的家長也能透過孩子的作業認識更多中華文化。
文化課程也因學生族裔多元而從廣度及至深度皆有,較淺、較廣泛的文化技能吸引許多非華裔背景的學童,如包水餃、包粽子、寫春聯等等。吳校長說:「以前華人家長比較多的時候,會覺得這種技能在家做就好了,何必花錢到學校學。不過現在學生比例轉變,這樣的課程越來越受歡迎。」在文化技能課上,家長也可以付材料費共同參與,因此許多非華裔背景的家長也會一起來參加,「他們還跟小孩搶答領獎品呢!」,吳校長笑著說。
雖然維吉尼亞羅城的主流學校內還沒有AP中文課程,不像其他地區的家長對於讓小孩學中文已有較大的興趣,再加上附近也有其他外語補習班吸引家長帶孩子去上週末班,分散了生源,但是羅城中文學校也有一番對策。吳校長說:「我們就擴大宣傳,反正方圓百里只此一家中文學校,我們要讓想學中文的都知道我們,都過來學啊!所以就四處貼佈告。」於是在羅城的圖書館、小學、幼稚園、超市等場所,能貼佈告的地方,都看得到羅城中文學校的招生佈告,使用雙語宣傳,歡迎各種族裔加入學習中文的行列。除了擴大宣傳之外,羅城也會與圖書館、中小學校、公司行號合作,派老師過去教授中文,或安排營隊專案等。
吳惠珍校長在經費拮据的情況下開發了許許多多維繫學校與社區的連結性及增加可見度。美國偏遠地區的小規模中文學校的精神,由此茁壯、因勢轉變,才能長遠發展下去。(周俐君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