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教學環境篇】英國中小學華語教學實務


照片提供:王琳

英國近幾年開始重視學生的人權,因此,未經過學生同意不能拍照或錄影錄音,師生避免身體上不必要的接觸,教師也須避免在話語上傷害學生的心靈。這一切都使原本不簡單的教學工作,更增添了挑戰性。

因此,在這裡為了保護人權,你將不會看到任何的學生照片或上課情況。

初到英國英格蘭西南方的Cornwall地區,任教年級是八年級到十年級(約12-15歲),為當地的中學進行華語教學,第一個震撼教育就是「嚴格」的校規:
1.每位進入學校的人都必須佩戴識別證,無論是老師、實習老師、教學助理或是訪客,一視同仁。

2.所有教師必須持有英國政府所發放之「良民證」,方能獨立為學生上課,否則每堂課都須有至少一名「合格教師」陪同該「非合格教師」上課,以盡監督或協助之責。

3.學生與教師之間嚴禁非必要之身體接觸,所有教師在初抵學校之際,即需閱讀學校對於學生人身安全保護之相關條文及政策,並簽署同意書,繳回學校。

由此可知,英國對年輕人的人權保護非常重視,讓我在與學生相處的時候,時刻戰戰兢兢,不知此刻對學生關愛的輕拍肩膀
,是否成為明日吃上官司的夢靨。

另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讓我印象深刻。或許是嚴格的校規所致,但不只我一個人感受到了教師與學生之間那刻意維持的距離。

在我們這間中學,一天僅有三節課,一節課一百分鐘,每節課中間休息三十分鐘。休息時間,除了輪流負責在走廊鎮守奔跑及吵鬧學生的老師們外,其餘老師大都集合到職員休息室(是個有舒服椅子又可以泡茶聊天的地方),在休息室互相交換教學經驗,有時候大吐某個學生的苦水。

在下課時間,若學生要找在職員休息室裡休息的老師,總是在門口緊張的探頭探腦,因為學生不能進入職員休息室,要找誰
,只能拜託剛好出入門口的老師們代為傳達。職員室內教師的談笑與職員室外學生的吵鬧,彷彿是兩個世界,除了上課之外
,教師與學生就這樣被隔了開來。

這裡的學生,在自由與平等的環境下長大,因此,若教師沒有與學生建立起互信的關係,學生很容易在課堂上直接挑戰教師的權威。

我的學生從八年級到十年級,年齡約從十二歲到十五歲。

不同的年齡層,總有不同的問題,我以為我解決了他們的疑問,但總有新的問題產生。這也是跨三個年級的華語教學中,最有趣的部分。

從第一個禮拜的「老師,為什麼我們要學華語?」、「老師,為什麼我們的功課這麼多?」到現在偷偷在背後喃喃自語「為什麼要玩這個遊戲?我不懂玩這個遊戲有什麼意義?」或是挑出我的語病或英文發音不準的部分起鬨。

我也從一開始的臉紅不知所措,到深呼吸之後,緩緩地告訴他們原因或直接請他們對我保持尊重。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學生不能打不能罵,那要怎麼教?」
從前,我以為這是台灣教育體制的一般性問題。沒想到,這個句子搬到英國教育體制來看,問題更大。

學生思想自由,家長也支持學生的思想自由發展,造成教師僅能倚靠榮譽卡或黃色小卡(留校半小時)的制度來鼓勵或勸誡學生。

放學後不能留住學生,因為學生會說「老師,你沒有權利課後把我留下。」
功課不能出太多,因為學生會說「老師,學校的功課規定是一週一次,你不能每次都出。」

獎品不要隨便給,若是小點心,最好為有英文標示清楚的食品,因為「食物可能引起學生的過敏或身體上的不適,造成危
險。」

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體驗。

(98級碩士生 王琳 99.09為台英拓展視野計畫 華語教學助理)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所以我覺得華裔子弟還是流有傳統華人美德血液,想當年在加拿大上課時,這邊邊用中文講,那邊用英文寫黑板;善良的他們一個個三不五時上台幫我改正確拼法或句法,所謂教學相長,學生中文進步,老師英文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