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檳吉台灣學校自1991年2月成立至今剛好屆滿十週年,是已故拿督溫世仁在海外創辦的台校之一;創校校址原在檳城(和韓江中學租借校地),1996年3月韓江欲收回校地,是以遷至檳城中路之閱書報社(今孫中山紀念堂,為國父策劃革命時來馬之住所)。直至2004年9月,閱書報社欲全面改建為孫中山紀念堂,故再次遷校於今北海校地,合檳城、吉打兩地之名,經教育部核定為檳吉台校。
全校人數約100餘人,從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共分12個班,一個年級述一班,每班不超過10人,充分體現小班教學的優點;使用教材亦全面採用教育部核定之國內課本,期在高中畢業後能順利銜接台灣大專院校之課程。校內活動多元豐富,全校凝聚力強,強調「仁義禮智信」和「禮義廉恥」之校訓,以期培育出知識與人文並重之優秀人才。(官方網址http://www.ctsp.edu.my/ )
該校為本次參訪行程唯一的台校,馬來西亞華校體制十分複雜與敏感,讀華文獨中的馬來西亞華人公民學歷不被當局政府承認,畢業後,往臺海兩岸攻讀大學以上的學位學歷亦不受承認,因此華文教育與華校在馬來西亞一國之發展實在艱難,然此處華人卻仍以本地華校歷史與華校體系為放眼東南亞華教最完整的一塊而引以為傲,可見其延續中華文化之毅力、韌性與決心。在馬之台校與體制內的華校不同,該校是受台灣教育部核可的國際學校,因此可自由選用教材與教學方式,無須兼學馬來文以求應付在馬升大學之SPM文憑,此為台校之幸,亦為在馬求學的海外子弟之幸。(99級郭之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