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馬來西亞華文研究機構參訪】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

130英畝的拉曼大學主要校區
圖書館內部空間
圖書館內的電腦室
拉曼大學圖書館


台師大僑生先修部人文社會學科主任兼本組邱炫煜教授致贈紀念品

「多麼遼闊的視野!」這,是我對拉曼大學的初印象。

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於2010年9月成立,院系發展藍圖是設置多樣性的科系以培育優秀人才。隸屬其下之中文系成立于2002年8月,是拉曼大學創校初期的八個科系之一,其設置的目標是人文教育與學術研究並重,並培育德智兼備的人才,逐步發展成一所重點中文教學與研究的中心。

中文系創系之初,在系主任洪天賜教授與林水檺教授的領航下,借鑒世界各地中文系之成功經驗,纳其精華,並結合馬來西亞當地於中文教學上之實際需求,編制成一套以傳統中文系為主但兼融地方特色的課程,在古典和現代文學、馬華與比較文學、中國思想和歷史研究等科目下,為拉曼大學中文系訂定穩健發展的基石。目前中文系設有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為學子提供完整的高校華文教育與研究體系。

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在學術研究上亦有著堅強的師資陣容,由首任院長何啟良教授領軍,包含林水檺教授、黃文斌教授等知名學者均任職於此,院所內全職教師共二十二人,包含三名教授、一名副教授、八名助理教授、九名講師及一名助教等。

中文系創系至今,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前後共已招收十七屆的學士課程學生,目前已有十一屆畢業生,估約七百人。中文系所內的學生在課程之餘也積極籌劃各類文化活動、出版藝文刊物《蔓延》,為馬來西亞華校在中文學術上增添異彩。中文系畢業生對華文與中華文化的深入認識,使他們在負笈兩岸三地及新家坡等第繼續深造之時均有優異的表現,在職場方面亦更具極佳的競爭力。

官方網址:http://www.utar.edu.my/main.jsp

參訪感言:

下午時分,刺眼的陽光跋扈的折射於進行的車間,譜寫出在精神與慵懶間矛盾的方程式,緩緩的我們來到了距離怡保約一小時車程,這個座落在金寶地區獨樹一格的大學城---拉曼大學。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在湖光山色之中一棟棟潔白的建築物,由圖書館至到禮堂,無處不散發著一種簡潔現代的美;順著蜿蜒的長廊和匆促的人影間,卻又彷彿感受到那一股流動的傳統與樸實之感。

在拉曼大學師生們熱情的帶領下,我們有幸地參觀了這座能靜能動的學術殿堂。圖書館中,學生們或站或坐,靜靜的專注於手中那一方天地;在紙上揮灑、輕聲的和同儕討論,在靜謐的空間內激盪著知識的迴響。大廳內,學生們笑著跳著,熱情的投入在進行中的社團活動,或許是活動的精采,或許是活力的感染,人人臉上綻放著歡心的喜悅。天井旁,小小的書展正承載著許多的夢想,學生們穿梭其間,仔細的探詢想閱讀的書籍,盼能藉著這一年一度的大好機會好好收藏。

隨後在視聽室內,本次參訪的重頭戲正式開場,關於僑教與華文教育的發展議題,一直為拉曼及師大兩校所共同關注。我們知曉其中路程的艱辛與挑戰,亦明白在馬來西亞的教育體制下,華文教育所面臨之複雜且敏感的面向,但鮮少能有機會連貫性的去了解其歷史與現今概況,承蒙黃文斌,張曉威以及林水檺等三位教授簡略卻詳盡的解說,無非是為我們提供一個寶貴的機會,以其在地觀察所獲之資訊融以個人見解,提供我們概括的全面性接觸。

除了僑教的相關領域問題之外,何院長亦提到,拉曼大学中華研究院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研究當代馬來西亞華人和當代中國政經文教等領域,盼望能將中華文化結合馬來西亞在地文化的研究,以延續弘揚中華精神理念於教學當中。因而今日,中華研究院下共設五組:馬華文化研究組、當代馬華文學研究組、漢字研究組、當代中國研究組與藝術研究組,期盼能更精確的掌握各部精隨,提供適當的教學以提升學子素養,作未來展望。

本次的參訪行程雖為短暫,卻開啟了一段新的連結,在同樣的目標宗旨下,兩校皆寄望莘莘學子能在僑教與文化融合的版圖上能有所精進,透過講座與對談,我們不難發現在這領域中值得更多的探究和心力栽培,但慶幸的事,漫漫長路上能有知己相伴,共同學習。會後在盛情邀約下,兩校更一同歡度元宵佳節,替本次的參訪增添美好回憶。

「多麼遼闊的視野!」這,是我對拉曼大學的初印象,卻在旅程的終點烙下更深層的印記。我所關注的不僅僅在校園優美的景緻,更多的是教授們對於教育的用心,對於中華文化的願景,透過華文課程的設置和人才的養成,追求更卓越的成就;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也是精神的象徵。盼在不久的將來,能有幸再次與拉曼大學會談,針對相關教育議題作深入的研究與分析,通過合作印而產生更多回響與共鳴。(99級陳均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