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轉載聯合報文章】「我是誰?」 認同植根於土地非種族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賴錦宏/台北報導】 美國「時代」雜誌亞洲版總編輯譚崇翰(Zoher Abdoolcarim),擁有目深髮捲的印度輪廓,卻說了一口流利的廣東話。「我不是中國人或英國人,也不是單純的印度人!」他認為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正港』港仔」。
 
十九世紀末,譚崇翰曾祖父為了「尋找機會」來到香港,迄今四代皆居於香港。譚崇翰祖父、父親都回印度娶妻,他自己卻娶了台籍太太。
 
複雜的家族組成,讓譚崇翰不斷遇到「你是誰」的認同問題。他到大陸旅行,平價旅館總以「你是外國人」為由拒絕他入住;被認為是外國人的他,在香港餐廳點菜時卻必須幫聽不懂廣東話的太太翻譯。
 
「我的認同植根於土地,而不是種族、血緣。」譚崇翰其實已找到自己的定位,「我是典型的香港人,看到不同的人講不同的語言。」他指出,多數香港人會講普通話、廣東話與英語,視不同場合任意轉換。
 
譚崇翰指出,英國統治香港時,「不希望香港人認為自己是英國人,也不希望他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長期缺乏國家、民族認同教育的香港人,成了「經濟動物」,關心經濟利益多於政治利益。擺脫國家束縛的香港人卻因此擁有許多自由,「這是一個讓你夢想成真的地方,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不必被你的過去所束縛。」 (2011.11.13刊登於聯合報A14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