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孤島也有中文學校】史德頓島中文學校副校長許劉淑霞


  這所已創立40年的中文學校在地理位置上,雖如同處於孤島,但因為有批熱心家長才能持續迄今,正如同不少中文學校的處境一樣,「能撐多久都不知道,只要能撐就撐。」原因無它,不是為了面子,不是為了利益,而是為了提供海外華裔子弟能有學習華語文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要能接觸中華文化。
  許劉淑霞表示,該校在40年前由幾位華裔子弟的家長創設,輾轉租借地方作為教室,直到現在租借當地一所中學的教室,每週六上午9:30~12:00上華語課,12:00~13:00提供舞蹈、球類、手工藝及工夫等文化課程,一年學費是350美元,如果上文化課則一年再加60美元,具有財務觀念的許劉淑霞馬上就可算出學校財務吃緊的狀況,因為一年教室租金已由2000美元提高到8000美元,911事件之後,該中學要求另外支付一年2000美元的保全費用;以該校學生120人計算即可知道繼續堅持辦校不會是為了利益;該校120名學生分為6個國語班及5個廣東話班,雖有CSL的非華裔班級的設立,但主要是採一次性開班,也就是今年有足夠學生才開班,沒有足夠學生就不開班,以免惡化學校的財務。
  該校的地理位置處在一座小島上,該島靠四條僑樑對外連繫,一條橋樑通往布魯克林區(過橋費高達美金$11元,所以不會有家長專程送小孩來這個島),三條通往紐澤西,這樣的地理位置對中文學校發展反而不利,由於中文學校上課時間在週末,家長往往是利用週末出外採購,所以,每到週末就會是全家一起開車去布魯克林區,因為那邊的華人聚集多,華人超市或商店等也多,父母把小孩送去那邊的中文學校後,就去採購辦事,然後接小孩下課再去找個餐廳吃頓飯再回家,這樣一個行程反而造成島上的中文學校就讀學生人數不多。長期以來都是以正體字為教學重心,近年也出現教會來自中國大陸的華夏中文學校在島上開辦中文學校,也多少影響學生的人數。
  說到中文學校的經營,許劉淑霞表示跟大多數的中文學校一樣,不僅是經費缺乏,沒有固定校舍也應該是中文學校共有的辛酸,該中學原本提供一間小儲藏室讓中文學校擺放一些教具等設備,後來因故收回,現在只能把一些教具等設備放在超市的推車內,擺放到地下室的樓梯下方。由於租借教室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每一年續約,9月初開學才簽字,兩週後才可使用,往往很多事會受制當地學校,有一年差點停課,最後改在下午上課,流失了大多數的學生,所以還必須跟學區辦事員和該校的校長等有良好互動關係,送送巧克力表達謝意等方式。
  由於有廣東班的學生,學校中也有香港來的董事和學生家長希望學校全面採行拼音及簡體字教學,但因為還有香港早期和台灣去的理監事在那,所以目前還維持學繁認簡方式,不過教材都用漢語拼音教學;學校老師流動性大,有時也必須鼓勵老師才能稍微留下一部份,比如說該校的華語文老師一小時薪水是17~22元,其中還因為對資深老師加了5元,雖然中文學校薪水根本達不到養家活口的基本要求,但還是心意表達。經費缺乏也跟很多中文學校一樣,僑委會也表達無法提供資金援助,去年僑委會特定送來10本字典提供該校舉辦活動的獎品,但只有注音符號而未有漢語拼音搭配,也使得學生拿到該獎品還是不夠實用。
  歷年來許多董事為籌募學校經費絞盡腦汁,藉著跟當地華人社團的互動,找些親朋好友,到處拉關係,這樣才能募到款,校長和董事會成員是沒有車馬費的,董事會成員流動很大;該島早期有很多台灣去的留學生,隨著逐漸搬遷,華人在當地也大量減少,現在主要華裔社團除了中文學校、教會之外,還有一個以亞裔為主的社團,教會社群也出現變化,以前有華語、粵語及台語教會,現在的台語教會也逐漸沒落。
史德頓島中文學校網站:www.slchines.org
(廖賢龍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