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旅荷華人聯誼會中文學校校長蔡樹堅】中文學校是生活的一部分


照片提供:怡苓

  旅荷華人聯誼會中文學校校長蔡樹堅先生,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63級,是台師大的學長。蔡校長移居荷蘭以來大力支持和推展當地的華文教育、華人體育運動,並參與荷蘭的僑社工作。校長長年來在中文學校付出,對於校務相當的熟悉,無論是行政上或是教學上,都是學校極大的支持與協助。全校上下,無論校長或老師,每一個人都是志工,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念,就是好好的經營中文學校,讓孩子們在荷蘭也可以學習到中國語文以及中華文化。

  旅荷華人聯誼會中文學校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於1979年,班級結構完備,目前有幼兒班、普通話班、小學到初中等班級。中文學校每學年分上、下兩學期,上學期由九月至一月,下學期由二月至七月。每週六上課時間由十一時至三時,分三節上課。課程相當豐富且多元,以中國語文為主體,另外還有寫字、作文、書法、詩詞欣賞、文化歷史等中華文化課程。教材使用也相當多元,香港、臺灣、中國、荷蘭四地的教材皆有使用。教學以實用性為主,文字方面基本上先學繁再識簡,傳遞中華文化也是重要的一環。因此除了中文學校的課程之外,學校也會鼓勵老師以及學生參加各式的培訓及活動。另外也時常參與一些文化活動、朗誦比賽等,訪問的過程中,提到蔡校長還與我分享前陣子他們才舉辦過的漢字文化節朗誦比賽,看著活動照片,我不禁心想,在海外光是每週六,四個小時的課程,也可以將孩子的中文教得這麼好,朗誦活動辦得如此有聲有色,想必全校上下對於這份教育使命必定是相當用心及團結,令人感動。

  訪問中提到關於中文學校經營的現狀,其實在海外的週末型學校都有類似的難點,生源不足、教師不足、經費不足、地點難覓…等問題。旅荷華人聯誼會中文學校地點租用Amstellyceum中學的教室。經費來源主要學生的學費還有捐款,另外有一段時間有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的補助,但現在已經沒有。支出方面最主要是Amstellyceum中學教室租金,另為了體恤老師的辛勞,酌予車馬費。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中文學校這些年,一直都是收支平衡的狀態,可見得學校將有限的經費做最好的利用。而教師以及學生來源,目前都朝向多方發展,因為中國地區的移民漸增,課程上一開始以廣東話及繁體字授課,因為大多數的學生家裡都是使用廣東話,因此對於中文的學習,有比較高的使用頻率,從家庭會話中培養學習的興趣,學生學起來自然容易許多,近年來因為中國移民的增加,因此普通話課程的需求因而提高,學校也新增普通話班,且有增加新班的趨勢。

  海外中文學校的經營,必須隨時因應時代趨勢來做調整,才能有天時地利與人和,無論是董事會、蔡校長與全校老師,甚至於家長、學生,對於學校的無私貢獻,讓這所學校得以健全的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蔡校長的一句話特別令人感受深刻,「中文學校是生活的一部分」,沒錯,對於海外中文學校我們所見的,只是如何經營,有哪些課程,而這些都只是片面的理解。對於中文學校全體來說,就是生活,生活是時刻發生而且不斷創造的,而裡頭更有著一股對教育的使命與毅力。感謝蔡校長接受訪談,也祝福旅荷華人聯誼會中文學校穩健延續。(詹怡苓訪談記錄)

沒有留言: